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检查乱象有作风问题也有能力问题

西部商报 2017-12-11 16:25 大字

毛建国

“这一早上要接待13个检查团,只好让乡里干部全部上阵。”临近年终,频繁的检查评比让东北某乡党委书记备感压力。检查评比是上级督促下级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评比防差堵漏、激发干劲,很有必要。但是,流于形式、可有可无的检查评比,不仅加重基层负担,影响正常工作,还催生了形式主义和虚假作风。(12月10日《人民日报》)

提到检查评比,舆论场有着太多表情。并不是说舆论一概反对,也不是一些检查评比没有意义,事实上现在的检查评比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清理,只是一些检查评比确实存在问题,已经给基层造成了巨大负担,透支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检查评比乱象,主要带来了两个负担。一是“一早上要接待13个检查团”对应的精力成本。一个早上接待这么多检查团,这种夸张的情节只应该出现在剧本里。这或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现在检查评比过多过滥已经是不争的现实了。

二是“一次迎检花20万”对应的财力成本。每次迎检都要花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能办成多少大事正事。

把“一早迎检13次”与“一次迎检20万”放在一起,才能有切肤之痛。检查评比乱象,既有作风问题也有能力问题,作风问题很好理解,对此的分析也有很多;能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关方面已经习惯于“以检查代替工作”,而在基层也存在“把应付当作能耐”。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做工作要研究一些抓手性事项,对于抓手性事项要有必要的检查评比。检查评比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部门把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检查评比中,而且在检查评比中着重看材料听汇报。这里,不是以检查评比推动工作,而是以检查评比代替工作。

在一些人心中,“工作不够材料凑,实绩不够态度凑”,为了体现对于检查评比的重视,早早准备各种材料和现场,而且只要有检查组来,领导一定要陪同;检查组规格高,主要领导一定要参与。有些基层领导一边埋汰着检查评比一边用尽心思讨好,不少人成为行家里手,一些人从中受益。

面对“一早迎检13次”与“一次迎检20万”,既要警惕“检查式工作”也要警惕“应付式能耐”。年终岁尾到了,进入了检查评比高峰,希望叫停流于形式的检查,遏制劳民伤财的评比,不要再在检查评比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财力,最终透支公信力了。

新闻推荐

连云港一化工厂车间爆炸已致4人死亡6人被埋

12月9日凌晨2点20分左右,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一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爆炸并造成周边车间厂房坍塌。10日上午,当地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调查情况。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6人被埋,成功救出伤者1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