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华而不实的评比也是形式主义

齐鲁晚报 2017-12-09 16:21 大字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旗上下气氛紧张,由于在上次检查评比中排名靠后,旗党委书记已被约谈作检讨,本月末又将迎来新一轮检查,如果第二次排在后五名,他的上级领导将直接被问责,“迎检”已成全旗头等大事。扶贫本是件十分具体、客观的工作,但一些干部反映,评比分数带着明显的主观倾向,未能真实反映扶贫效果。

针对脱贫攻坚作检查评比,确有必要。不检查,怎知有没有“真扶贫、扶真贫”?不评比,怎知脱贫效果如何、孰优孰劣?但是,凡事最怕走极端,政令再深孚民意,一旦走形,就会背离初衷。

以报道所披露的乱象为例,“交叉检”初衷良好,互相监督更容易探察到真相,但为了排名靠前不惜互相拆台,故意给对方打低分就走了样;至于半年时间内要接受两次“大检”、三次“小检”,势必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在迎检中,全旗花在培训、差旅费、接待费上共计20万元,如此劳民伤财,难怪有干部直言:“这20万元至少够给20个贫困户每家买头牛了。”

如此检查评比,称得上另一种形式主义。一旦愈演愈烈,不仅伤及脱贫事业,更可能激发基层怨气——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贫困户也啧有烦言。如果不及时加以改变,势必导致应对检查评比中的形式主义越来越多,出现人们所担心的“三不做”现象: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

我们常说“好经被念歪了”,既然是好经,为何会念歪?好经都是被谁念歪的?念歪了好经,是不是该担责?这些问题都应该一一理清。除了叫停华而不实的检查、遏制劳民伤财的评比,更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纠偏机制。这种机制应该发挥最基本的效力,既能让基层干部有干事的压力,又有干事的动力;既能打捞出真实的社情民意,又不会耗费过多的公共财政资金。(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王石川)

新闻推荐

全市排查施工、燃气安全重大隐患将挂牌督办

岁末年初是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多发期,也是抢工期和赶任务高峰期。为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和燃气安全生产领域事故多发,8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全市将立即开展建筑施工、燃气安全生产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