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今日社评 击破酒托骗局要找准“七寸”

西部商报 2017-12-08 03:57 大字

陈广江

一些男网友如期赴美女网友的线下之约时,已踏入一个消费陷阱。这是一种典型的酒托骗局。记者卧底调查发现,该酒托组织内部分工明确,“托头”负责招揽人员,“键盘”负责在婚恋网站冒充女性与男网友聊天,在获得对方手机号码后由“传号手”将信息发给“酒托女”,最终“酒托女”邀约男网友去指定的商家高额消费。

(12月7日《新京报》)

这些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公安、工商等部门重拳出击、严惩酒托,不少人被以涉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而锒铛入狱,大快人心。

但酒托屡打不绝也是事实。为了暴利,不法分子频频铤而走险,且反侦查能力很强,证据难以固定,执法有一定难度。一些“酒托女”进出派出所都好几回了,但没有证据警方只能放人。此外,因商家卖酒大多明码标价,酒托行为能否入刑,法律界存在争议。指望相亲网站提高把关审核能力,从源头上将酒托拒之门外,恐怕也非易事。

酒托就没法治、打不完了吗?并非如此。和其他骗局不同,酒托骗局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掉进色诱陷阱的被骗者往往“不愿声张怕曝光”“不好意思维权”,甚至像做贼一样心虚。据报道,2014年3月,北京一涉案18人的酒托诈骗案开庭,结果近九成受害人不愿出头。骗子正利用了被骗者的这一心理,而酒托骗局的“七寸”恰恰就在于此。

要击破酒托骗局,杜绝“酒托女”现象,除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外,增强当事人的防骗意识更为关键。那些总想着在虚拟世界里交桃花运、幻想“一夜情”的人,难免会引来“苍蝇”。当然,也不排除交友动机纯正的网友掉进色诱陷阱的可能。不论哪种情况,只要当事人保持应有的警惕,遭遇酒托后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并报警,骗术自破。

骗子最畏惧的,不是相关部门的打击,而是其骗术瞬间被识破。自从徐玉玉案、李文星案、系列裸条贷案被曝光后,相关部门顺藤摸瓜、严厉打击的同时,社会的警惕程度也提高不少,相关案件的发生率随之下降。只要多数人能瞪大眼睛、看好钱包,再狡猾的骗子也会失业。无论是媒体还是部门,都要在曝光骗术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此外,部门执法也要增强主动性。对那些借交友、恋爱等理由为诱饵骗人到特定地点高消费的欺诈行为,露头就打还不够,相关部门主动出击震慑力才更大。如今,媒体曝光了酒托产业链,执法要跟上。

新闻推荐

两家钢铁民企去产能提前一年完成,河北霸州成为“无钢市”

已停炉停产、封存设备的厂区。本文图片均为徐巍摄 12月7日,河北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坐落于霸州市胜芳镇的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能整体退出、设备封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