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普及 支付时需谨慎
理财聚焦
中信银行特约栏目
理财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南国早报记者蓝克义
近几年来,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让数以亿计的用户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不过,随着移动支付逐渐普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随之而产生的各类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
移动支付全面普及
“逛商场买东西扫一扫,请朋友吃饭喝茶扫一扫,骑共享单车扫一扫,领快递也可以扫一扫……现在我出门基本不用带钱包,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了!”大学生小胡告诉记者,她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经基本很少带现金,有了移动支付走到哪儿都很方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移动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另外,通过对海量用户行为进行计算和分析,支付宝发布了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账单显示,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4.5亿消费者过去一年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超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目前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比例高达71%,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65%,移动支付渗透率的攀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线下手机支付习惯的养成。
数据统计也表明,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银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移动支付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2016年有96%的受访者使用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较上年增长14%。
支付风险仍需防范
如今,出门不带钱、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不少人的习惯,而在诸多移动支付方式中,二维码因为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小额支付最主要的形式。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调查显示,在当面支付100元以下金额时,用户首选使用手机二维码、条形码支付的比例为28%,位居首位。与此同时,随之而产生的各类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中国互联网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常遇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中,支付陷阱占比88.3%,排第一。如此前在网络上爆出的支付安全事件,就是不法分子把假冒的二维码贴到正规商家的二维码上,从而使用户支付的款项流入不法分子指定账户。类似的二维码骗局已经发生多起,如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就很容易被人利用。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个移动支付用户,发现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扫码支付可能存在的风险。“在骑共享单车时一般都会直接扫码支付,倒是很少去仔细辨别和验证二维码的真实性什么的。”市民蒙先生表示此前自己可能确实“有些大意”了。
对此,华夏银行相关专家表示,目前移动支付风险主要表现为钓鱼风险,即通过二维码链接将用户带到伪造的网站或支付页面,普通用户很难辨别真伪,同时二维码支付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完成,可能造成网络传输和网络泄密风险。此外,由于用户自身手机丢失等造成的设备风险也是重要因素。
虽然移动支付面临种种安全风险,但并未阻挡其快速发展的步伐。“金融科技带来的支付创新都面临一分为二的挑战。”有专家表示,新兴支付手段的创新,提升了经济交易效率,促进消费和投资,但同时,支付创新也要避免过犹不及,平衡好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而在用户端口,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仍需多留一个心眼,仔细分辨核对商户后再操作,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个人支付信息,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全市安监系统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为主线,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为载体,突出责任落实,狠抓事故防范,严厉打非治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1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