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多投“保本型”保险首选意外和防癌险 老年人理财应“稳”字当先
如今老年人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休闲之余,如何理财也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理财,不仅是一种生活需要,也是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可以给他们的退休生活增加一些“兴奋点”。不过,老人投资理财应“稳”字当先,提防掉入高收益的陷阱。理财专家认为,在理财时,老人应避免出现本金的巨大损失,以稳定为前提,资产配置中要以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作为首选;买保险,应避免购买投资理财型的险种,以意外保障和防癌等消费型健康险为主。
“安全”第一多投“保本型”产品
退休教师张女士一直把退休金存在某国有银行,看到身边的老姐妹们经常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比储蓄高出不少,她也动了心。小区周围有好几家银行,她每天都去转转,货比三家,终于选中了其中一个为期35天的保本理财产品。这个产品因为是隔天起息,算下来是几个候选产品中最高的,非常划算。
“老年人投资理财一定要安全第一,不建议配置股票等高风险产品,必须留足10%~20%的流动现金。应该多选择中短期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如果短期内没有太大的支出需求,也可以配置一部分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和国债。对年事已高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只需要配置存款和保本型理财产品,并且时间也应控制在半年或1年以内。”邮储银行资深理财师张伟建议。
老人理财在选择产品时,有一个简单可行的公式可供参考,就是:100-年龄=可以投资的风险资产的比例。举个例子,一位65岁的老年人,他适合将65%以上的金融资产放在保本型产品中,最多将35%(100-65=35)的资产投向有风险产品。保本型产品包括储蓄、国债、货币基金、保本基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去选择合适的有风险投资,比如债券基金、平衡性基金等。老人在选择产品时首先要自己搞懂,在做抉择时可请亲人或朋友提供参考意见。
在投资时还要考虑资金的流动性,许多老年人看到利率表上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便把平时不用的钱全存成3年和5年定期储蓄或国债。但对老年人来说,由于用钱的时机难以预测,期限太长的产品应有所控制,避免需要用钱时却取不出来。
买保险 首选意外和防癌险
从寿险产品看,目前大部分最高投保年龄是60岁。虽然有一些长期寿险和养老分红险产品可供老年人选择,但投保年龄越高,保费也越高,可能会出现保费倒挂的现象,即所交保费比获得的收益还要高。
目前市场上主要在售的针对老人的保险产品也就是意外险和健康险。意外险的每年保费较低,可提供一些基本保障。老年人群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也比其他年龄群体高,尤其是交通事故、意外跌伤、火灾等事故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加严重。因此意外伤害保险应该作为老年人购买保险的重要选择。
保险公司开发的老年人健康保险,如老年防癌险,由于保障范围有针对性,保费较低,在当前恶性肿瘤高发环境下,对花费巨大的癌症患者会起到深度的保障作用。
对于手头宽裕的老年人,可选择一些投资型险种。若需考虑遗产的最大化存留问题,可购买高额的死亡寿险。
警惕“高收益”避免投资陷阱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理财侧重点有所不同。年轻时,可以选择高风险投资,因为你还有时间来“试错”和“纠偏”。步入老年,退休后收入多会大幅低于退休前的收入,通胀因素及健康方面的支出在逐年增长,老人的收支也开始逐渐失衡,甚至会负增长。收入减少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反而使老人更青睐“高收益”的投资,而老人自己缺乏对理财产品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更容易掉入投资陷阱中。
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然而,在理财的过程中,很多老年人却经常会将二者混淆,把预期收益当成实际收益,并在一些销售人员刻意夸大收益的情况下,不自觉地踏入收益“陷阱”,在对产品详情及其风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这些理财产品,最后却落得本利无归的下场。老年朋友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如果本人或身边的亲朋好友对于某类理财产品并不熟悉,对其收益的计算方式也并不了解,一定要谨慎选择。
目前针对老年人的骗财手段花样翻新,包括功能器械、P2P理财、老年旅游、艺术品投资、纸币收藏等骗术防不胜防,需要广大老年朋友格外警惕。每年我们都能看到老人因参与民间借贷、民间非法集资、巨额回报的理财产品等而“上当受骗”的事例。在老年阶段,确保退休前积累的财富的安全性就非常重要,老人理财首要原则就是“安全”,在此基础上适当理财,才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据《大河报》
新闻推荐
前些日子,有文友作诗,写到了虫子叫,这时秋分已过,这虫子叫便引发微信群里其他文友争议:虫子还叫不叫?有人说叫,有人说不叫。有人引用了一句经典歌词证明虫子还叫:“聆听那秋虫它轻轻在呢喃。”有人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