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 出自《周颂·小毖》本报记者 李波
说起成语“惩前毖后”,我们更习惯将之与“治病救人”连起来使用。其实这个成语最早来自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周成王的一篇作品中。在《诗经》的《周颂·小毖》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其惩而毖后患。正是这句话,随着后世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惩前毖后”。
古代的君王,自诩为天的儿子,自认是不会犯错的,但国家遭逢君臣错位、天灾大难、政权危难之时,君王也会下一份“罪己诏”以示自责。翻看历史,下“罪己诏”的君王最多的朝代,当属汉朝。两汉皇帝二十四位,竟有十五位下过“罪己诏”。其实古人认为,“罪己诏”是从“禹、汤罪己”开始的。据古籍记载:大禹看到犯罪的人时痛哭流涕,认为尧舜时期民心淳朴,如今有人犯罪,是自己治理国家的失误造成的。同样的,成汤建商后天下大旱,他向天求雨时说:我本人若有罪,就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让我一个人来承担。
周成王的“罪己诏”不同于禹、汤,他是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武王伐纣后,将商纣的儿子武庚分封在殷地,并派自己的两位兄弟驻守殷地附近。周成王是文王之孙、武王之子, 13岁时就继承王位。年少时其叔父周公辅佐他管理朝政。对此,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很为不满。他们诬蔑周公想废除成王,夺取王位。周公便离开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周成王即位第 7年,他的三位王叔与武庚串通谋反,攻打首都镐京,周成王紧急召回叔父周公。叛乱被周公平息,武庚被杀,随后管叔上吊自杀,蔡叔被判充军,霍叔被革职。
周成王在“管蔡之乱”之后,写了自我反思和告诫的政治诗《小毖》。其主要用意是要求居安思危,谋求长治久安,吸取前车之鉴,加强自律,防患于未然。
新闻推荐
□李娟我又回到房里,看到这老头儿正指着厨台角落的一颗洋葱说要吃。妈妈拾起来递给他。他先剥去最外面的一层,掏出腰上挂着的小刀,将其整齐切成四瓣,一片一片剥着吃起来。他吃一片,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