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海边的曼彻斯特》: 拒绝救赎的人生

延安日报 2017-11-13 11:04 大字

苏小衡

我常常说,看电影是一个治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仿佛跟着故事重新经历了一次人生。其实写评论更是这样。虽然说文字是给读者看的,但是首先是给作者自己看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作者选择了他想写什么、省略了什么,他以此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回馈。

生活的选择也是如此。你看到的,总是他人愿意让你看到的那些;而他埋在心底的,也总是他愿意留下的那个部分。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色调是一种被稀释了的、淡淡的蓝色。这种蓝并不灰暗,反而衬托得画面中的暖色调格外的明亮——那是一种鲜艳、却并不过于饱和的颜色,让人觉得很安静。

一片安静之中,悲伤浮出水面。

当观众进入故事时,Lee是个感情冷漠的中年男人。他在波士顿做清洁工,拒所有人于千里之外。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他的故乡,但是他回到那里后却丝毫没有亲近感。他甚至没有因为兄长的死亡而落泪,并且试图拒绝抚养未成年侄子帕特里克。

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故事的全貌慢慢展现。Lee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个与他相爱甚深的老婆和三个可爱的孩子,但是因为他的疏忽,一场大火却将一切毁于一旦。

很难想象,这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折磨。事实上,出事之后的Lee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甚至像一些灾难后的应激反应:他坚硬、漠然、脾气暴躁。幸存的妻子与他离婚,他带着孩子们的相框逃离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在波士顿住在阴冷的地下室,自我放逐一样度过余生。

但是兄长的意外死亡让他不得不重回故乡,重新面对一切。在与青春期叛逆的侄子相处中,在与家乡人再一次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卡西·阿弗莱克在这部电影中奉献了绝佳的表演。与他的哥哥本·阿弗莱克一样,他的脸庞有一种令人亲近的木讷感,但是这却不是真的木讷,而是表面的平静和不动声色。这张脸和这双眼睛,用来诠释隐忍、疼痛、绝望到麻木的Lee,让人真切地感到了那个冬天凛冽的海风和刺骨的寒冷。

最打动我的一段情节是Lee在街角与前妻相遇时。当时前妻已经再婚并且又生了个孩子,最开始他们还能寒暄几句,但是当她望着Lee流泪,反复自责当初不该责怪Lee,也让他不要消沉下去时,Lee努力维持的平静被打破了。

Lee颤抖着,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他只是流泪和闪躲着,他说:你不明白,我的心是空的了。

他们依然爱护彼此、关心彼此,只是他们的心碎了。

我们都看过很多电影中的悲剧,主角历经磨难,饱尝伤痛。但是故事的最后,他们通常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境遇,走出了泥潭,开始了新生活,但是Lee没有。《海边的曼彻斯特》用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白描,再现了真实生活中遭遇不幸的人们的另一种可能性:没有什么救赎,日子只能一天一天继续过下去,直到某一天终结。

人类的血肉之躯,如何能对抗那些苦难,如何能与命运抗衡呢。甚至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过于痛苦而拒绝救赎,否则他们无法抵御内疚的折磨。这是他们的权利,他们选择不从过去的阴影中释怀,选择记住那些痛苦。Lee终究难以承受留在家乡的生活,决定重回波士顿。但是,他计划租有两个房间的公寓,为的是有一天侄子上大学时可以周末过去住;他也有一些其他的计划,这些计划中都有将来,有侄子长大时的画面。再彻骨的冬天也存有一丝温情,这也许是这个故事中我们唯一觉得安慰的地方。

《海边的曼彻斯特》很容易让人想到2017年夏天发生在中国的另一场灾难——杭州的林先生因人为纵火的原因一夜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孩子。他的故事从全民关注到热度渐退,在最受关注的时候,人们也总是在为了他向绿城维权的合法性而争论不休,甚至恶言相向。作为新闻事件,这件事总会有渐渐消失在公众视线之时,但是这伤痛,却是无人能为林先生承担的。他需要自己慢慢消化这起人间惨剧,去独自面对失去至亲的撕裂感。

对于他人的苦难,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很难真正感同身受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没有像鸡汤一样甩给观众“新生活总会开始的”幻觉,这是一部电影更有力量的善意。在真实的世界,作为个人,我们能表达的最大善意莫过于,关怀但不打扰那些处在不幸中的人,尊重他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

新闻推荐

福建蒙冤商人家属索赔2.3亿,厦门中院维持赔14余万决定

福建被错关456天商人江先路病逝后,家属提出2.3亿元国家赔偿申请,厦门思明法院决定赔偿14.9万余元,家属不服,又向厦门中院提出赔偿申请。澎湃新闻从江先路家属处获悉,11月9日,他们收到厦门中院的国家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