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作家眼中的世道人心

济南时报 2017-11-05 14:18 大字

□夏学杰

十六个生命写就十六个故事。你一生的生命故事,是你活着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故事生灵》是贾平凹的最新短篇小说集,这书名起得有点故弄玄虚。以我之所见,本书就是写当下的世道人心。这些故事,不知道是贾平凹听闻的,还是完全靠自己创作的,反正讲述的都是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的人性。如受童年创伤驱使而连环杀人的少年、热爱剪纸和自然生灵却不得不应对烂俗生活的山女、身怀绝技却深藏心理负担而流落四方的游侠……他们有的因人欲而堕入无明,有的因内心脆弱而阴暗。作家用心理意象,构建出丰富的生命故事。讲述他们的躁动、恐惧、孤独、邪恶、忧伤和欢喜。透过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弘扬纯真与良善。

《土炕》写的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的一生。她收养了女孩猫猫,猫猫长大当官之后就忘恩负义了。当猫猫被下放之后,她又同意收养猫猫的女儿秀秀。然而,等到猫猫官复原职之后,秀秀就又回城了。曾经的养育之恩,猫猫母女都抛诸脑后,但她却至死都放不下她们母女,读来让人动容。村里人都围在土炕边,她说:“都上炕坐吧,这土炕大,能坐得下。大家都来看我,我也死得下了。只是担心秀秀她们,害怕我这一死,她们如果再有个什么难了,可来找谁呀?!”说罢,便咽了气,眼睛没有合住。

《文物》同样写的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女人马氏,因为出身不好,就连儿子都歧视她,毕业之后,儿子再也没有回来。到了五十岁,马氏身体不行了,村里开会要五保了她,她不接受,说让她来看管文物亭子好了,不拖累集体,只是允许她在亭前自种自收罢了。不久,她又在亭子周围种了许多花,可是等她死后,那亭子周围的花都没人敢采了,因为她的出身,人们觉得花都是不干净的。后来,文物亭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县翻修了亭院,专配了看护人员,又修了公路,将这里变成参观游览胜地。消息一时传开,大王堡的人都来参观,远近上百里的人也来。来者都要采些花去,以示荣幸。文物管理所便定了制度,不准乱采,人们就都去抓那马氏坟上的土。传说那土有仙气,置一点在花盆里,花就开得长久鲜艳。不出一年,那坟堆就一把一把被抓平了。作家想通过这样一个颇为讽刺的结局表达什么意思呢?我想,抛开马氏悲惨的命运不说,人,都是盲从的,大家认为好,就都觉得好,即便以前觉得不吉利,后来也可以转化为荣幸了。不光她种的花不再晦气,就连她坟上的土都成了香饽饽。

只是,本书里的人物有点脸谱化了,人好,就好得没有一丁点的不是,是不是太过理想化了?虽说这是寄托作者的期望所需,人物之丰满程度也受文章篇幅所限,但如此讲故事终不免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嫌的。现实社会中,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呀?既然要透视人性,又怎能如此简单肤浅呢?另外,用农村人的朴实善良反照城里人的自私冷漠,也不过是作者的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

贾平凹在书中写道:“这世上,有那么多的故事生灵,它们都在寻找与之灵魂相近的主人,入住他的身体,主导他的心智,撰写他的命运。”本书一个故事对应一种生灵,这生灵或是动物,或是植物,或是神怪,写法颇为新颖且有诗意,如说狐仙为异物之情,也有人道,说龟是背渡一生光阴,富贵也如烟。颇有点《聊斋志异》的味道。只是,除了《任氏》等少数几篇之外,其余故事与所谓的“生灵”关系不大,有点拉郎配的嫌疑。

新闻推荐

旅行需要冲动

苗君甫是和老友一起吃饭时,突然说定去北京旅游的。那时候我正把一块红烧肉吃得满嘴流油,老友突然提议:“吃完饭,我们一起去北京吧,我都在北京这么多年了,你们竟然没有去过。”老公强烈赞同,煽风点火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