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直抵心灵深处的忧伤 ——读朝颜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

日照日报 2017-11-05 01:22 大字

李伟明

朝颜的散文有料。

此前,在报刊零星阅读时,就有这种感觉。现在,读了她的第一部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面对这批风格一致、质量整齐的文字,这种感觉更深切了。

《天空下的麦菜岭》收录了作者的25篇散文,分为“瓦解或重建”“清欢和泪水”“逝去与存在”三辑。印象中,作者的写作量不小,为什么第一次出集子,收录的篇目却不多?为什么收的是这些篇章?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书名?读毕掩卷,从篇名到辑名到书名,细细品味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些文章,不是为了出书而临时凑合,相反,它们是奔着一个目标有备而来的:它们相互之间藕断丝连,共同围绕着一条主线,或者说一个大主题,从作者的故乡“麦菜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启程,一步一步地演绎着生活的某些真相,追寻着人生的真谛。

朝颜的作品,属于比较专业的“文人散文”。打开书卷,扑面而来的是醇厚的文学气息。从语言运用到谋篇布局,作者的匠心一览无遗。按我的理解,这种写作除了需要下苦功夫,多少还需要些先天性的元素。

然而,就这本集子而言,最令我动容的,倒不是作者的“文艺范”,而是渗透在众多细节中的那缕缕忧伤。它们汇成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让读者情不自禁地随着这些文字同喜同悲,反思人生。看武侠片,江湖人物形容厉害的功夫是“拳拳到肉”,倘若换到文坛来说,深刻的文章当是字字触及灵魂。在朝颜这批作品中,我分明感受到了那股忧伤在心灵深处所带来的震撼。

仿佛在不经意的挥洒间,作者把隐藏在生活各个角落的艰辛与沉重,以举重若轻的姿态揭开来。在外婆与母亲之间的悲欢往事与复杂情感中,一个特定时代的伤痛隐隐发作,它与下一轮母女之间的“对立”显然是有区别的,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什么,但正是这种含蓄的表达,也许更容易引起读者不尽的遐思(《钝痛》)。生育中(尤其农村)重男轻女的问题,尽管今天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人们观念的更新,已不似二十年前那般压抑得让人窒息,然而,这注定了是一个历史无法回避的阴影,作者以女性的身份,毫不隐讳这个难堪的话题(《天空下的麦菜岭》)。普通物件自行车、缝纫机,分别是父母使用经年的“古董”,它们也曾经是支撑众多家庭的重要载体,如今被作者唤醒的,又岂止是一个概念、一种回忆(《和旧物相濡以沫》)?

艰辛与沉重,当然不仅仅是用来怀旧的。在作者的笔下,苦难也是有价值的。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被时光雕刻的学费》,跨度几十年叙说“学费”那些事,让人嗟叹不已。文章结尾尤其发人深省:“那些被阳光奢侈照耀着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学会珍惜。我常常不得不停下课来,给他们讲从前的故事,那些被时光雕刻的关于学费的故事。他们也许会懂,也许永远不懂。”生活就是这么吊诡,或许,这也是另一层意义的公平?

作者还通过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对生活与社会发出无声的拷问。《你的世界是一把漏雨的伞》一文,作者写到了留守孩的泪水;《爱情是个什么物质》则分别写了几个乡间女人凄凉的情感故事;《药》的悲剧意味更重,几个农妇因为不同的原因喝农药自杀,这在当年的农村,也是一种普通现象,但愿伤痛随着生活的改善而成为历史。命运多舛的辛酸蔓延在诸多篇目中,其间当然也不乏人性之善的亮色。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篇幅稍短的《你是我的中秋月》,读了“二奶奶”的那些事,那盒发霉的月饼,让人产生揪心的感动。通过不同篇章对这些不同对象的叙述,作者对人物的悲悯与关切跃然纸上,与读者同频共振。

向来以为女性散文容易陷入个人情感小圈子,缺乏社会大视野大关注。而朝颜的这些文章,显然不属于此列。尽管我读到的“忧伤”未必是作品主流,但可以肯定的,这是一部直面现实、批判现实之作。 

新闻推荐

代驾行业乱象丛生: 无驾驶经验者也能上岗

新京报11月3日报道夜幕降临,深夜11点的簋街,饭店门口喝高的人相互搀扶,路上车来车往,夹杂在车流与顾客中间的代驾师傅们,身穿各个代驾平台工作服,手拎着电动车在门前等待着生意。2011年5月开始,醉驾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