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鸡汤”和“规则”的界线
□李晓亮
说到鸡汤,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说的,不是喝的汤,而是近年来的爆款网红产品,鸡汤文。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事有百类,世有百味,文无定法,作为一种文本或说文体,只有体裁之异,并无高下之别。不过,正常鸡汤文之外,近年也有些三观不正的被认为“毒鸡汤”的网络爆款,其实是值得注意的。借势营销,本没错。创意好,文案佳,比如业内盛赞的某国际知名大牌,每次网络营销都能出奇制胜,博眼球,却并不出格。只会让人会心一笑,心悦诚服。
但某些“毒鸡汤”营销,从选题到操作,从立意到行文,是刻意迎合并利用网民窥私猎奇八卦甚至暴戾乖张等从众心理,特意加了些催化“佐料”,无下限地推波助澜,乃至偷换概念,引起网络狂潮并从中渔利,这种心术不正的诱导钓鱼式鸡汤,是需要甄别出来,区别对待的。
纯正鸡汤能养人,人为加“料”的鸡汤,则会上瘾中毒。添加剂风波,我们见得多了,心理方面也要小心。而且这是双向的,一时能红,但如果长期服用这种激素式鸡汤,最后还可能遭反噬。那种不知克制,谩骂、人肉、逼捐等网络暴力乱象,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这当然需要你提高自身辨析力,慧眼识别各种鸡汤里的成分,过滤掉有害的,只服用有营养真正滋补身心的东西。智力是一方面,心态也要放开。有些礼仪文明,规则养成,就在看似鸡汤的小事里。
比如“十几辆警车集体做了这个动作被点赞”(都市快报)。这是“车让人”标杆城市的杭州汽车文化日常展现。守规则,讲文明,这是法治文明下现代都市生活的社会底线问题。
如果连这都不见甄别,一律轻佻讥为“鸡汤作秀”,那其实恰反射出自己心理的某种不健康。你也很难相信,这种心绪能在规则社会中扮演积极作用。同样在“这张图火爆全国:再好的学区房也比不上懂事的父母”(钱江晚报)的跟帖后,又是一片讥讽“鸡汤误世”的聪明人的痛心疾首。虽然这确实是新媒体管用的“鸡汤式标题”。但全文讲的只是父母言传身教,所涉也不过排队、礼让、守法、诚信等做人最基本的规则常识。
体面和教养都在这些规则之中,常识之内。尊重是相互的,尊严源于自尊。若连鸡汤和规则的界线都不分,连幼儿园水平的礼仪文化都视为“陈规”,这首先是圆滑的聪明人的悲哀。只有老实人多一点,哪怕显得笨一点,社会才会更温暖更有希望。这也非灌鸡汤,而是任何正常社会都不需一再重申的基础共识。
新闻推荐
记者23日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今年1至9月,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6万起,同比下降26.3%。其中发生重特大事故21起,同比减少3起。据安监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大部分行业领域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