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走进上海的美术馆公共教育,仿佛走进没有围墙的“美院”

澎湃新闻 2017-10-19 09:04 大字

几乎每个周六与周日,中华艺术宫的公共美术教育活动都是异彩纷呈,而在国庆长假期间,更以8天时间50场公益教育活动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美术馆的第一社会职能是教育,是没有围墙的美院,得让美照进人心。”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在回顾一天的公共教育活动时如斯感言。

事实上,中华艺术宫的公共教育仅仅是上海众多美术馆进行立体多样式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前天的上海市美术馆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徐汇艺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介绍的美术馆教育工作同样引人入胜。“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仅以公共教育为例,探析几年来美术馆的发展。

结合前不久的“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从9月底到11月初每周末邀请一位参展画家或美术史学者就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当代性、逸格、写生等进行多角度的讲座,一方面对中国山水画进行了生动的梳理,也吸引了众多观众。一位观众每次讲座都记下厚厚几页纸,并留言说:“美术馆就应当结合展览多做这样的深度与普及性兼具的教育,现在已经习惯了周末来到艺术宫听讲座,收获很大。”

事实上,在现代城市中,美术馆的作用不可替代。美术馆作为艺术类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保护美术作品,提供公共教育的专门机构,对于现当代文化的传承、保护、收藏、研究,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发展的推动。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在给观众讲解艺术作品

10月17日,上海市美术馆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在中华艺术宫召开。上海市近百家美术馆负责人结合各自的工作分享和探讨运营经验。其中,中华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徐汇艺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从自身经验出发,从展览、藏品、研究、管理、网络化等多个领域梳理美术馆的工作,而在发言中,他们均把美术馆的教育普及职能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并向全年龄段的人普惠艺术和生活美学,从艺术讲座到非遗、茶道、戏曲、文学的欣赏和普及,呈现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多维度的公教活动。其中,“中华艺术宫之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噸半”、徐汇艺术馆“美育卡”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共教育品牌。

中华艺术宫中国画鉴赏类讲座

美术馆里上“美术课”

目前,上海的美术馆成为承载城市精神的文化阵地,也为上海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审美素养的观众。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以本馆为例,做了大数据分析,周六是公众最喜欢看展览的日子,其次是周日和周五;同样主打当代艺术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下简称PSA),也常在周末排起长队,PSA平均每周六会有5000人次的参观。可见公众和美术馆的互相关系,而去美术馆已经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仅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各美术馆共举办展览69项,教育活动212场,参观人次为20.8万。

其中,作为上海地区的唯一一家“全国重点美术馆”的中华艺术宫正逐步构建起以展览为核心、融多元艺术教育形式于一身的“艺术服务综合体”。2013年率先以文教结合为理念开辟常设的艺术教育长廊,把普及教育、互动体验、成果展示融为一体,在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上开好“第一课”。在固定开展“上海美术大课堂”艺术普及讲座的基础上,开办“艺文会”“四季品剧”等跨界高端讲座系列。通过长期放映各类艺术电影、定期举办电影主题展映活动、推出微电影征集活动、打造品牌公益音乐会“中华艺术宫之约”等艺术衍生活动,进一步深化“艺术服务综合体”内涵。国庆期间,中华艺术宫以近50场公教活动,为公众打造了一个悠长的艺术假期,也构建出一个“永不落幕的美术馆”。

中华艺术宫组织的系列山水画讲座吸引了众多观众

中国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中华艺术宫是个美术馆,更是一个传播价值观,传播真善美的地方。所以公教活动不局限于美术。”他把中华艺术宫的活动比喻成四个圈,核心是美术,第二是艺术,第三是文化(包括茶道、摄影、书法、戏曲、美食等),第四是价值观。以此构建多元、丰富、开放的文化态度。

与中华艺术宫相似,从世博场馆转型而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在国庆迎来了开馆五周年,这座被称为“艺术电厂”的建筑,五年来持续发电,截止2017年十月为止共举办51个展览(其中包括三届上海双年展)、平均每年举办包括讲座、演出以及儿童活动在内的教育活动约400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噸半”演出现场, 马良《爸爸的时光机》

自创立伊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就坚持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准备了包括讲座、表演、工作坊、导览、放映、儿童艺术体验活动在内多元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求帮助化解当代艺术的晦涩、抽象,为公众理解当代艺术提供方法和平台。

在国庆期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霹雳舞PSA5”为主题,延续每年一次的电力派对,不仅所有展览免费对大家开放,“霹雳5周年展”、“电厂的故事”、“1噸半”、“发呆营”、“霹雳宝贝亲子活动”等多场特别活动齐上阵,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为一座全民艺术馆。

PSA儿童活动,“蔡国强:九级浪”展览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特别向“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别提到了“psD”,这个由建筑师张永和设计改造的“设计中心”希望被打造成“移动学校”的概念,开设工作坊为主、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跨学科课程,比如如何做灯光设计,如何做橱窗设计,如何做展陈设计,如何做一本书,如何做一本画册,甚至小到如何调整一本画册的颜色。龚彦认为,“艺术是靠非常具体琐碎的东西慢慢累积出来的,而不单靠一个演说去完成的。”PSA并不希望将自己被理解为灌输知识的学校,而是力求以更亲民和贴近日常的姿态启发思想、激发体验,从当代艺术的切面鼓励对于生活本身的审美和审视。

张永和设计改造的“设计中心”(psD)

去年搬迁新馆的刘海粟美术馆,配合开馆展《“再写刘海粟”艺术大展》,举办讲座、纪录影像播映、艺术赏析、手工坊、绘画临摹等各类活动近130场,参与人数近千人。而如今刘海粟美术馆将目光瞄准了“互联网+美术馆”,根据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介绍,在今年年底即将举行的 “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上讲推出网络艺术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计划通过官微公开招募了80位学前儿童,在知名网络艺术家的指导下合作绘制夸父逐日,再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一件网络作品。届时,该作品也将陈列于大展。

刘海粟美术馆“夸父逐日×岩彩逐帧动画工作坊”

“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艺术关照

作为民营的公益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每年要举办近百场的公共教育活动,并逐渐建立起以“展览辅助”和“自主策划”的公教双线策划模式,其与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合办的“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艺术评论类的最高奖项,奖金总额突破20万元。此外,民生美术馆还逐步建立如“诗歌来到美术馆”“美术馆众议院”“上海制造”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给美术馆带来了永续的生命力。

除了将活动和观众“请进来”外,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通过对院校、社区、企业等多渠道合作的探索与尝试,美术馆的公教突破了举办地局限于美术馆的单一模式,而是更多地走进院校课堂,走进社区,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教育职能已日趋社会化。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品牌活动“诗歌来到美术馆”

“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理念在坐落于社区的徐汇艺术馆表现得更为明显,自2010年起,徐汇艺术馆推出了“美育卡”,以“美育卡”为载体开展公共美术教育活动,持卡学生每参观一个展览或一个美育活动即可积分,通过积分换取相应的美术用品,以此鼓励公众积极主动地走进美术场馆。近年来,“美育卡”项目在形式上加以创新,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受众面也从未成年人扩展至白领人群,不断为美育普及工作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徐汇艺术馆还将将创意美术课程送进徐汇区域内的公立和特殊学校,邀请专业美术教师为艺术兴趣班小朋友上富有创意的艺术课。

徐汇艺术馆配合展览向中学生推出的漆艺公教活动

而中华艺术宫而言,“走出去”的并不单是艺术教育,还有藏品,2014年,中华艺术宫牵头建立了“1+16”市区美术资源联动机制,“1”是指以中华艺术宫为核心的市级美术机构资源;“16”是16个区县的各级各类艺术场馆,以及民营美术馆。目前,中华艺术宫已向5个区县的6个艺术场馆配送了摄影、版画、漫画等馆藏精品展览,并同时配送了配套讲座。前不久在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的《杨可扬版画展》则是“1+16美术馆资源合作机制”的产物。

PSA的“走出去”像是一个尝试者,他们把艺术品商店(电铺)开到馆外,目前在衡山和集和东方明珠开设“游击店”,希望艺术和普通游客交流,通过商品得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此外,美术馆积极与机场、地铁合作,让展览进入更广阔的公共空间。

PSA艺术品商店“电铺”

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请进来”和“走出去”之间,各个美术馆在“文教结合”工作框架下,美术馆一方面依托“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平台”,与各区的教育系统牵手合作,打造中小学生的校外艺术课程,另一方面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强强联手,共同设立海派艺术研究中心,共同培养学术型人才。

新闻推荐

东港交警全力保障交通安全有序

本报通讯员刘冰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自交通安全整治“四场攻坚战”行动开展以来,东港交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迅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值班领导及时、准确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