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教育部再次发声,我来贷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通道 “紧箍咒”响起 校园贷集体转型

南宁晚报 2016-10-13 00:00 大字

在银监会、教育部、地方金融办和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合力施压之下,充满道德风险的校园贷出现了大退潮。

11日,教育部网站再次发文,强调做好校园贷风险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大学新生集中开展风险防范专项教育,这是教育部半年来第二次针对校园贷发声。当日晚间,网络借贷平台我来贷在官方微信发布《关于我来贷关闭校园市场的通知及感谢信》,称将于10月12日零点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的通道,并于10月16日正式关闭已授信用户的提款服务。

1 动态 我来贷声明退场

至于关闭校园市场的原因,我来贷上述通知中显示:“由于多地发文限制校园贷业务,我来贷作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降低学生用户的信贷风险。”

“我来贷其实在9月28日的时候已经向校园代理发了声明,”我来贷方面对媒体出示了一份此前发给校园地推的通知,通知表明,“我来贷将于10月1号正式关闭校园市场,不再进行校园市场推广,并会按照暑假期间的薪资政策,在2016年10月31日前结清所有在职校园代理的薪资费用。”收到这份通知的地推共有400~500人,分布在全国省会城市的高校中,大部分都是在校生。

据报道,我来贷是一家2013年7月创立于香港的互联网金融公司,2014年6月进入大陆市场,今年9月29日,我来贷宣布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我来贷方面透露,目前注册用户为1044万,在线申请金额是344亿元人民币,其中13%左右来自校园市场。

2 现象 校园贷频现陷阱

随着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走进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一部分大学生想要购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却苦于没有经济来源,纷纷选择校园贷款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但校园贷真的这么安全、便捷吗?

据相关媒体报道,河南省某高校大二学生,先后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向十几家贷款公司申请了60余万贷款,最后该学生自觉无力偿还,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此类由于校园贷而引发的案件已屡见不鲜,除了校园贷诈骗以外,一些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在网络平台借贷来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致使自己背负“巨额债务”。之后引发舆论对校园贷的抨击。银监局、教育部、各地金融办以及自律组织也开始纷纷发文监管。

3 声音 教育部发出预警

无巧不成书,就在我来贷微信宣布关闭其校园市场的当天早些时候,教育部针对校园网贷发布警示,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利用秋季开学一段时间,面向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集中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各地高校加强日常排查,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高校宣传、财务、网络、保卫等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

这已经不是教育部第一次针对校园贷发声。今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另外,8月24日,银监会就《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

4 压力 校园贷集体转型

让校园贷压力剧增的还有地方金融办和互联网金融协会。

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对校园贷的申请流程、宣传方式、催收行为都做了严格规定,并要求企业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改。

在各方监管的重压下,今年下半年多家校园贷平台宣布转型。9月5日,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9月27日,名校贷也宣布转型进军白领市场;8月中旬,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更早之前,分期乐也宣布不限于校园开展业务,将服务对象拓展至白领人群。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按照目前的监管原则,校园贷市场空间将大大缩水,不足以作为主营业务支撑大平台的发展,这是校园贷龙头纷纷转型的原因所在。不过,有专家认为,对于白领阶层而言,他们的融资渠道很多。平台如何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平台怎么将业务差异化,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并把已有的学生群体存量转化成白领。不过,对于他们而言,在市场中立足难度很大。

5 分析 市场需求仍存在

此前有分析人士表示,校园贷的主要问题在于放贷审核不严、借贷门槛过低,以至于造成大量不良借贷乃至恶意借贷。另外,在大学生无力偿还后,采取了不正当的催收手段。相比几年前,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提前消费意识毕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观,市场已经培育起来,合理的校园信贷需求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这个市场只会大幅缩水,但并不会消失。

薛洪言表示,从市场基础看,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虽然近三千万,消费意愿强,但无收入保障,其消费能力在客观上是不足的,另外在从业模式上,国内平台在拓展学生群体时更偏向去做短期效益比较明显的消费信贷,具有长远性影响的助学资金支持重点并不突出,这两点是校园贷平台需要退出或转型的根本原因。

不过,在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看来,除开政策风险,大学生有贷款需求,校园贷依旧有市场。对于继续经营校园贷的平台而言,未来主要看平台如何实现合规运营。

张叶霞表示,针对不正当的催收手段,未来还需要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目前的状况是,由于缺乏一个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平台看到有用户逾期,被逼采取民间借贷的手段。如果未来有一个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平台可以将用户违约的征信记录上传,科学解决催收问题。

综合《北京商报》《北京青年报》报道

新闻推荐

城市乱象拍照上传 “青秀通”及时反馈

本报讯(记者赵敏通讯员黄堃李茜宇)如果发现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等各类城市问题,可用手机拍照并上传至“青秀通”APP,附近城管、交警、市政等一线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会点击“领取任务”并前往处置。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