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赌博式”消费,你怎么看?
一直以来,文具盲盒、奥特曼卡片等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为了集齐所有款式,或为了追求更稀有的卡片,花起钱来毫不吝啬,拆包即得的“赌博式”快感更让孩子们欲罢不能。家长们则担心,物超所值的东西,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这种“赌博式”的消费,你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为盲盒、卡片定规矩划红线
◎ 杨理
因为小包包里奥特曼卡片很“稀有”,所以售卖50元一袋,买卡的小学生不算少,有的孩子甚至给家长提要求:只要“表现好”就以此为奖励。小学生群体中集赞卡片成风,有的孩子还要为心爱的卡片买正版塑封卡夹。家长不禁感叹,开学发新课本包书皮也没见娃娃有这么认真的态度。
玩偶、玩具类盲盒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笔者身边有位心灵手巧的家长,在网上查询制作方法后,用超轻粘土捏了巴掌大一个娃娃送给孩子,结果孩子摇头说“不是很像”。好奇之下,家长上网搜索同款盲盒产品,正版售价竟然400多元一个。
在孩子的玩物领域中,卡片和盲盒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购买力,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满足孩子喜欢玩、好奇心和收集欲?家长们表示难以理解。其实这个现象很简单,原理和以前喜欢购买收集明星卡、动画卡、火柴盒等是一个道理,但不同的是,如今市场售价高了很多倍,而花样也多了很多。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控制孩子的购买力?对于未成年人,特别是低龄儿童,购买力其实是掌握在家长手里的。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完全拒绝购买显然不可能,那么“定规矩”就是最关键的问题,告诉孩子可以有,且已经拥有,就要正确理解这些玩具的实际价值,从价值观上引导孩子注意“守规矩”的含义。
这些卡片、盲盒除了本身的利用价值外,还涉及孩子对玩物的需求心理,比如对奥特曼英雄系列的崇拜心理。抑或孩子们通过积攒、交换、赠予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共同语言、寻找新的友谊,这又是孩子们之间社交关系建立的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家长们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崇拜观,对于喜欢的事物要具备足够的理解能力。注意社交的正确礼仪和方式,教导孩子不要通过物品展示,甚至是炫耀来证明他们心目中的“满星实力”。如果孩子已经沉迷在“扇卡片”“拆盲盒”的兴趣中不可自拔,那家长至少可以划定出一条红线,即所谓的隔离期,规定在一段时间中不接触这类物品,让孩子循序渐进脱离“玩物丧志”的循环。
不得不正视,此类玩具出现在孩子身边,除了家长定规矩、划红线外,还存在一个可以探讨的市场销售问题,商家利用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自控能力不足的特点诱导性消费。而相关部门可以制定行业规则,在校园周边、网络销售认证等方面作出一定范围内的限制,规范销售市场,对于玩具的定价是否合理,也值得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和进行价格调节。虽然商品价格从市场规律上来说难以控制,但定价范围是可以有的。规范销售市场,细小的改变,可能让更多的孩子身心获益。
孩子过度消费不能完全甩锅给市场
◎ 周菁
最近,不少媒体报道,盲盒火遍中小学,奥特曼卡片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却让孩子们投入几十上百甚至上千元去购买,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对于这些现象,不少人呼吁,应该清理整治生产、销售环节。但笔者认为,孩子出现过度消费,不能完全甩锅给市场本身,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态,也是重要因素。
喜欢好的东西,想要好的东西是人之本性。东西好与否,没有绝对的标准,喜欢即是好。而对孩子们来说,他们认为的好东西,既可能是各种名牌鞋包,也可能是像奥特曼卡片这种成年人认为无意义的东西。对于这种“物质欲”,家长不必视同洪水猛兽,但有一点却需要重视——“物质欲”的度。也就是说,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导致孩子出现过度消费的原因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一些家长把“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话奉为信条,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用物质去代替亲情陪伴。甚至在超过自身或家庭承受范围的情况下,也会想方设法满足孩子。久而久之,这会让孩子对自身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范围的边界认知不清,也导致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其次,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面子观念也影响到了孩子,“我要比别人更好”的想法在不少家长和孩子心里是存在的。两者夹击之下,最终让孩子失去了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然而,中国式的家长,往往是很少在孩子面前提及赚钱的,李玫瑾教授在她的育儿讲堂中提到,孩子不清楚父母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就有可能对金钱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应该要告诉孩子金钱的来源,让孩子获知劳动和金钱的关系,才会让他们懂得珍惜。其次,是消费观的教育。据说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各地设置了“消费者生活中心”,专管消费教育,还规定所有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开设的消费教育课。美国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消费教育,并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对我们而言,这部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暂时缺失的情况下,家长要以身作则,既不炫富也不哭穷,做到富不骄穷不卑,理性消费。对于孩子的消费需求,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一味拒绝,而应该讲明道理,让孩子学会思辩。
当然,未成年人的消费市场不够规范,这也需要引起重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净化行业生态,避免孩子的不良消费行为出现。
请珍惜 每一个喜欢奥特曼的男孩子
◎ 彭方均
笔者的小儿子在上小学后,就很喜欢奥特曼。如今他快上初中了,家里还有数百张奥特曼卡片和几十个不同造型的奥特曼玩偶,偶尔也会拿出来玩。对于他的这个爱好,从一开始起,作为家长的我们并没有太强硬的反对,毕竟这是孩子的“所爱”。我们认为,只要保持“允许但不放任”的态度就好,因为每一个喜欢奥特曼的男孩子都是值得珍惜的。
首先,作为家长你是否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奥特曼。你可以陪他看上几集电视,或者研究一阵卡片,试着你是孩子,放弃家长只是判断好坏的角度。其实奥特曼世界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有自我体系和价值观的世界,加之他有英雄角色的设定,因此成为了男孩子心目中最喜欢也最好玩的玩具和故事。
心理专家曾分析,一个热爱奥特曼的孩子,一个懂得奥特曼故事和英雄性格特质的孩子,不仅有幻想动力,还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从心理层面来讲,孩子喜欢和热爱奥特曼,是一种积极健康心理的体现。所以,奥特曼并不是洪水猛兽,家长一味地贬低和制止,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
其次,作为家长要分清“喜欢”和“沉迷”。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有的好事因为过度了也会成为坏事。从深层心理机制来讲,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迷恋奥特曼,其实是一种内外需求的体现。这种心理和精神寄托,可以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得到少许缓解,更可能是他们遭受挫折时,恢复精神动力的来源。
孩子喜欢一样东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如果他把所有的零花钱、早饭钱都用来买奥特曼,甚至偷钱买;或者他所有的课余时间,甚至不睡觉都要看奥特曼电视;又或者一上街不买个奥特曼就不回家等情况,那家长就要注意了。这些情况都说明,因为你的放任,孩子已经处于“沉迷”状态,必须及时从时间、金钱等方面介入干预。
最后,允许不代表放任,还需要一些保障措施。个人认为,家长要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告诉孩子除了奥特曼还有其他动漫也很精彩,同时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诸如运动、阅读等都可以分散孩子对于某一事物的过多注意力。
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自由,孩子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孩子的选择项多了,慢慢就会知道,哪个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个是不需要的;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无论孩子痴迷哪个形象,家长都要注意全面看问题,尊重孩子的兴趣,合理引导孩子关注积极信息,发展更多能力。毕竟,我们心中也曾有“花仙子”“孙悟空”。
新闻推荐
日本文部科学省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去年有415名中小学生自杀,人数创1974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最高纪录。文部科学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