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黑洞”很深

市场星报 2021-04-22 00:59 大字

日本政府日前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处理产生的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引发世人广泛担忧。日本当局反复宣称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是“安全”的,但诸多“信息黑洞”的存在让人们不得不对此提出质疑。■ 据新华社

处理后的核污染水 还有哪些放射性物质?

为冷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的熔毁堆芯,东京电力公司(东电)不间断地把水注入堆芯,再加上雨水、地下水接触或流经核反应堆,这些水不可避免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东电开发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号称能过滤核污染水中除氚以外的绝大多数核素。截至今年1月,经过ALPS处理并储存起来的核污染水约有124万吨。

事实上,这些经过一次处理后储存起来的核污染水中仍含有铯、锶、氚等60多种核素。其中,氚因为是氢的同位素,难以从水中清除。问题是,按照东电方案经过二次处理后排入大海的核污染水中,核素也并非只剩下氚。

东电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核污染水经二次处理后,除了氚外,仍含有碘-129、铯-135、碳-14等12种核素,且多为半衰期超长的核素。

福岛核事故处理周期多长?

根据东电与日本政府制定的计划,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废堆作业预计需要30至40年时间。但不少专家认为,实际需要的时间可能远远超过预计。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松冈俊二告诉日媒,根据东电的计划,在2011年海啸中无损的福岛第二核电站4座机组废堆作业需要44年,而福岛第一核电站有3座机组堆芯熔毁,其废堆难度有天壤之别。松冈俊二认为,“目前看,光是取出熔毁的核燃料,就需要100年以上。”

东电与日本政府是何关系?

包括国际机构在内,目前外界基本只能依赖东电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而日本政府的决策号称也是基于这些信息和数据。

问题是,东电在核电安全运行方面屡有不良记录,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后均有隐瞒、虚报和篡改信息的前科,包括核污染水处理问题。在福岛核事故前,东电是私营企业,与日本政府是监管与被监管关系。核事故后,日本政府设立“日本原子能损害赔偿和反应堆报废等支援机构”,这一官方机构拥有50.1%的东电股份表决权,实际上将东电纳入日本政府支配之下。

根据相关法规,该机构的任务包括提供废堆相关信息。这也意味着,针对东电在核事故处理、核污染水处置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信息黑洞”,日本政府难辞其咎,难逃其责。

新闻推荐

外交部:美日不代表国际社会

据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王宾董雪)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9日在谈到美日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中的涉华内容时表示,美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