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诚恳,做事要踏实 ——读莫言《晚熟的人》

潍坊晚报 2021-03-13 09:53 大字

◇朱素荣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奖后的首部作品。作者用诙谐幽默又极具张力的语言,将一个自诩为“晚熟”的人——蒋二的发迹史描绘得入木三分。

主人公蒋二是个善于投机倒把,巧钻空子,瞅准机会抢占商机,极力捞金的暴发户的典型形象。小时候的蒋二是个“以鲁钝著称,上学五年,勉强升到三年级,老师见了他就头疼”的主儿。可是,这位学习不行,干其他的事情却脑袋瓜极其灵光的蒋二,会巧取,会钻营,会溜须,会拍马,更会寻找商机,瞅准“我”获得大奖作家身份的时机,大做文章,“他先是在我的旧居旁摆摊,以我的名义卖盗版书,然后又兼销当地的土特产,什么剪纸、泥塑、草鞋、木雕……关键是他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时,低价买下了我旧居西边的那块扔满垃圾的洼地,雇人推土填平后,盖了五间屋,将原先的老屋和新屋之间搭起一个大天棚,建设了几十个摊位出租”。之后,蒋二买卖越做越大,直至将自己的身份升级为蒋总,蒋天下,高密东北乡地龙文化公司的总经理。

小说中多次提到“晚熟”二字,用蒋二的话解释“晚熟”,就是“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秃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耳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蒋二把他所理解的“晚熟”,用实际行动演绎成活教材。在前些年,他说脑子里出了点问题,装疯卖傻,村里人也把他当傻瓜看待,他利用这样的办法,顺利地免除了农业税和各级提留。他利用自己的精明,蒙了村民的眼睛,钻了集体的空子,揩了国家的黄油。

后来,蒋二慢慢发了家,并成立了高密东北乡地龙文化公司,还搭建起了国际舞台,像模像样地做起了导演兼编剧,大搞民俗文化宣传。他宣传的内容就是自己爷爷蒋启善创建的二十四招“滚地龙拳”,并将这一民间文化搬上舞台,发扬光大。他将“我”的拍成电视剧的《黄玉米》片段嫁接到舞台上,将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和擂台比武剧情也移花接木到自己的舞台上,演员们还演得很狗血,让日本朋友鹤田都信以为真地痛苦地手捂双眼。等看到最后,却漏洞百出,洋相尽现,让人忍俊不禁。蒋二所谓的传播文化,实际上就是不伦不类,东拼西凑,剽窃他人的作品,胡乱地穿插对接,制造噱头,来吸引大家的眼球,赚得真金白银。

蒋二说:“我们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时间干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业绩。”这个业绩是什么?就是瞒天过海,偷工减料,就是昧着良心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N年前,我们养一头猪,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栏;养一群鸡鸭,也要半年时间才下蛋。那时候的猪肉没有注水,那时候的鸡肉没有激素,老人孩子可以放心吃。可是现在,这些精明的晚熟者,让动物的生长规律都发生了改变,靠吃激素两三个月就出栏的猪、鸡、鸭,成了人们的肉食来源,成了小说蒋二这些晚熟人引以为荣的业绩。

莫言的小说,充满魔幻色彩,在嬉笑怒骂中讽刺了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不正之风,为世人敲响了警钟:做人要诚恳善良,切勿投机取巧;做事要脚踏实地,切莫好高骛远。

新闻推荐

“3·11”大地震10周年后 福岛核电站报废工作仍道阻且长

□新华社记者华义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及处理情况一直牵动着全球目光:福岛第一核电站现状如何?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