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典战例》
上期提要:1943年5月11日拂晓,美军进攻行动正式展开。近250架飞机和3艘战列舰对阿图岛进行轰炸和炮击。10时30分,美军第7师一部从阿图岛北岸登陆,主力则从南岸的马萨克斯湾登陆,试图两面夹击,将日本人赶下海。美军登陆阶段非常顺利,但接下来的却是一场苦战。
由于美军成功控制克莱维斯隘口,残余日军被压缩到奇恰戈港,最后的进攻即将开始。
“我们死,你们也得死”
日军尽管知道此战必败,但仍负隅顽抗。他们在奇恰戈港构筑了复杂的战壕体系和火力网,储备了充足的弹药。美军第7师师长尤金·拉德穆少将计划于5月29日清晨发起总攻。不料日军指挥官山崎保代却抢先一步,于凌晨3时下令发动自杀式的“万岁冲锋”,此时他手下只有千把号人,为作最后一搏,甚至把伤兵都派了上去。
当时,美军官兵们正在阵地里睡觉,日军突袭队悄悄摸了上来,许多美军被扎死在睡袋里。紧接着,日军扫荡了一个战地救护站,杀掉医疗人员和伤兵。日军像嗜血的野兽四处行凶,然而他们已是强弩之末,当日军冲到克莱维斯隘口时,他们被500多名原本负责维护车辆的美军工程兵打成尸山血海。
鉴于进攻已被发现,山崎保代索性命令部下发起自杀突击,数百人把手榴弹贴在自己的脑袋上或捧在胸口,高喊“我们死,你们也得死”,向美军营地发动冲击,但均被粉碎。后来美国工程兵守住的那块阵地被命名为“工程兵岭”。
5月30日,弹尽粮绝的日军在谷地内集体自杀。5月31日,日本电台报道了阿图岛守军“全员玉碎”的消息。从这时开始,“全员玉碎”频频出现在日本政府的战报上。
不过,阿图岛之战中仍有27名日军幸存,其中1人化装成当地人驾小船逃跑,由于在海上迷失方向,最后又转了回来,被美军巡逻艇抓获。他先是装成哑巴,让美军以为他真的是当地人,但后来他实在太饿了,冲着米饭大吼“米西米西”,美军才知道他是个差点漏网的日本人。
6月底,美军开始对基斯卡岛进行航空和舰炮火力准备。守岛日军鉴于处境孤立、难以防守,于7月29日前在浓雾掩护下陆续撤离。美军未察觉日军撤退,从8月1日起对该岛进行106次轰炸和15次舰炮射击,于8月15日在该岛登陆。
作战评价
此战,美军以阵亡600人、伤1200人的代价收复阿图岛和基斯卡岛,消除了日本对北太平洋和阿拉斯加的威胁,揭开局部反攻的序幕。但也有美国史学家表示,从战略角度看,阿图岛之战实属没有价值,因为美军已经取得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日军很难再威胁美国本土,进攻阿图岛完全是从维护“面子”的角度做出的抉择,因为哪怕日军只占据美国的一小块领土,都是对美国公众感情的巨大伤害。
英帕尔会战:日军十万重兵一半丢命
1944年春夏之交,日本投入驻缅方面军主力,向驻印度盟军发动攻击
英帕尔会战是日军于1944年3月至7月在印度英帕尔地区对英印军进行的进攻战役。此战以日军惨败告终,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第15军不再具有战役兵团的战力,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双方兵力
日军:第15军(辖第15、31、33师团,共8.5万人,牟田口廉也中将任司令),由第5飞行师提供支援。
盟军:主力是英军第14集团军(斯利姆中将任司令)的第4军和第33军。
战役背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锋直指英属缅甸。1942年3月6日兵不血刃占领仰光。英国统帅哈洛德·亚历山大爵士率英军向印度溃逃。
1942年8月,日本南方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在河内命令第15军制定针对印度阿萨姆邦的有限进攻计划。该计划因美军在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获胜而几度搁浅,但1943年6月日本重组南方派遣军,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出任第15军司令,使该计划死灰复燃。
牟田口廉也拟订了“两步走”行动方案:第一步,日本第28军西进至印缅边境的若开山脉一线,消灭英印第14集团军中的精锐——第15军;第二步,牟田口廉也亲率3个师团在英帕尔平原消灭英印第14集团军,占领英帕尔,进而杀入孟加拉地区。
战役经过
1944年1月7日,日军大本营以“大陆指第1776号”指令下达“乌”号作战计划,关系到英属印度危亡的英帕尔战役正式开始了。
蒙巴顿抓住日军要害
驻守印度东部的英印第14集团军下辖第4、15、33军。1943年10月,威廉·斯利姆获得第14集团军的指挥权。
1944年2月,日本第28军以两个师团率先在若开山区发动战术突袭,但调整到位的英印第15军很快粉碎了这次进攻,总数8000人的日军死伤5000余人。恼羞成怒的牟田口廉也遂亲率第15、31、33师团以及印度国民军一部(由4.5万名印度战俘组成的傀儡武装)共约10万人,于3月8日跨越印缅边界的钦敦江,拉开“乌”号作战的第二步。
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路易斯·蒙巴顿得知日军行动后,立即赶到英印第14集团军司令部。在听完斯利姆的汇报后,蒙巴顿敏锐地指出,日军要背靠宽阔的钦敦江作战,还得依赖丛林山地运输线,攻势不可能持续。于是,蒙巴顿决定把钦敦江以西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诱使日军远离后方,然后轰炸日军运输队,断其补给,使日军自行崩溃。
对蒙巴顿的决策,日本战史专家称它“正中日军要害。”
目标:科希马和英帕尔
日军以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英帕尔进攻,而第31师团则向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进攻。如果日军占领科希马,英帕尔将被完全孤立。
在进攻开始阶段,日军柳田元三中将的第33师团分出两个联队,向英帕尔以南海拔约8000英尺的钦山和提丁姆镇开进。3月9日,日军进攻开始,由于受到印度国民军第1游击师的骚扰。日军当面的英印第17师到3月15日才开始撤退,此时日军已挡住他们的退路。英印第37旅和第49旅虽然最终帮助英印第17师撤到英帕尔,但也付出了1200人伤亡的代价。
由于柳田元三没能全歼英印第17师,被撤消指挥权,改由田中信男少将接替。田中信男命令第33师团一个联队、两个战车大队和一些支援火炮,从塔姆发起穿插攻势。
下期看点:当英印军在英帕尔苦战之际,科希马的守军也在“鬼门关”上走了个来回。1944年3月15日,主攻科希马的日军第31师团乘木筏渡过钦敦江,分成3个纵队向科希马挺进。科希马守军只有500来人。斯利姆将这一危急情况报告给蒙巴顿,蒙巴顿从英印第5、7师中抽调部队前去增援,并令其直辖的第3特种突击旅作好空运准备。在这些部队到达前,战斗已经打响。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东京1月18日电(记者王子江)日本首相菅义伟18日在国会举行的施政演说中再次表达了在今年夏天举办东京奥运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