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之美

西安晚报 2020-12-11 23:37 大字

◎[英]马克·贝利

《不完美的家》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一把手工黄铜勺,它购于展示日本民间艺术的博物馆——日本民艺馆。这把勺子跟其他勺子相似但又不同。不仅因为它可以使用,更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它完全没有机器制品那种完美的规整感。这座博物馆的商店也不是常规的礼品店,店里有一系列精心布置的收藏品,展出由当今日本制造者制作的陶器、玻璃制品、篮子、纸张和金属器皿等。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寻找不完美中的美并欣然接受这种粗陋,被称作“侘寂”。这并非某种装饰风格,而是一种完整的世界观。在日本民艺馆的画廊里,从形状简单粗糙的早期萩烧釉陶,到凹凸不平触感鲜明的铸铁壶,都充分展现了“侘寂”。手工制造会产生细小的瑕疵,而这些物品似乎正因此具有了一种精神。

当重返日本为本书拍摄插图,我们发现“侘寂”就鲜活地存在于许多日本人的家里。磨损、风化、破旧都被诚心接纳,日常用品上升到被人精心展出的地位。将搜索范围扩大之后,我们找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欣赏不完美的屋主。他们打造的充满魅力的空间,尽管各具特色,却体现出一种共同的理念:那些摇摇晃晃、走形、磨损、表皮剥落甚至是坏了的物品不仅是美丽的,甚至比崭新的东西更胜一筹,因为它们会给空间带来生命,让它更显私密、温馨。

《不完美的家》的每一章——织物、质地、颜色、手工制作、藏品——逐一扩充着不完美的家所包含的元素。书中提供了一些思路,告诉你如何让这些元素与你的空间融为一体,同时也近距离展示了如何在一家之中融汇这些理念。希望能够激发你看到不完美中的美。

不完美,是有着哲学层面的意义。在很多方面,完美无瑕都是值得欣赏的,然而在家居中它却难有用武之地。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刻板的对称与统一的质地、颜色,都难以给眼睛或想象力带来刺激。而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崭新的家很快就将经受日常生活的蹂躏,磕碰和磨损在所难免,即便你是再坚定的洁癖也无济于事。

我们崇尚一种随意的、更轻松的家居方式。这并非鼓吹彻底抛弃家务,也不是让你肆意乱堆东西,我们更想让你被自己乐于看到的平常而无序的物品包围。其实,你应该欢迎这些物品,它们能带给你真正的家的感觉。

这种随意的方式或许意味着以更自然的形式去展示艺术品或照片,比如用夹子夹起来挂着或者直接用大头针钉在墙上,这样更灵活,在感到厌倦时,就能很容易地换掉它们。又或许意味着去修补那些你本想扔掉的破织物,并且欣赏它那独一无二的新模样。比起工业制品,手工制品更容易给人一种真实感。尤其是那些你每天都能触碰到的东西,例如玻璃杯、餐具,把手工制作的这些器具和棱角分明的工业制品混搭在一起,会产生令人愉悦的对比。

而在营造衬托物品的背景方面,只有平淡而素净的环境才能让物品脱颖而出。不过,如果你有幸住在一间老宅子里,整个空间的外观是在数十年的时光中酝酿而成的,那么屋里不完美却别具特色的墙和门等,也许就像一件件珍宝正等待着你去探索。不要遮掩,试着揭开它们的表层,你也许会发现昔日的灰泥、充满历史感的壁纸和残破的油漆,都为家增添了至关重要的构造元素,也都满载着真实感。

日常之物总是令人愉悦,但当你因为锈迹、暗沉的轮廓或是手工痕迹而展示某件物品时,你会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它。那些损坏、残缺或过时的物品可能已经丧失了原本的功能,但是它本身依然可以作为美好的物品陈列展示,若能获得新生,就更是锦上添花了。重用旧物不仅挑战你的创造力,也是一种勤俭的态度。我们常常发现,不完美的物品——磨损的木头玩具、掉皮的漆器或者弯掉的金属台灯——彼此间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不必费心就能营造出和谐。

大自然在不完美的家居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引入粗制木料或手编织品这样的自然材料,花花草草也是随心所欲的不完美的缩影,特别是郁金香和玫瑰之类的花,经过修剪,就算枯萎凋谢了也像鲜活的时候一样唯美。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学家约翰·拉斯金相信,拥抱不完美能让我们更和谐地融入自然世界——一个永远在改变、生长和消亡的世界:“任何活着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完美的;它总有部分在衰败,部分在萌生,”他总结道,“排除不完美就等于打击表现力、抑制行动力、麻痹生命力。”这些话在今天更加意味深刻,因为我们这个快速、精致、科技发达的世界,需要一剂解药。不完美就是这剂药,而家就是疗愈开始的地方。

《不完美的家》,[英]马克·贝利、莎莉·贝利/著,隐凡/译,新星出版社2020年版

新闻推荐

日本批准销售基因编辑西红柿 最早2022年上市

新华社东京12月11日消息,日本厚生劳动省11日通过其国内首个基因编辑食品的销售申请。这是一种基因编辑的西红柿,含有更多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