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光影的“魔法师”

西安日报 2020-05-22 05:29 大字

爱上莫奈作者:郑治桂 郑丽卿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林颐

“来自大自然的寥寥三笔胜过画架上两天的室内工作。”莫奈把他的想法与朋友分享。他们走向室外,走向野地,在风景中大胆捕捉光线,描绘自然所具有的色调。他们始终在光影与色彩的世界里捕捉“印象”,借由画作让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

《爱上莫奈》是“写给大家的360度艺术启蒙书”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前半部分突出莫奈的生活,包括他的求学经历、恋爱经历。莫奈成长于诺曼底的勒阿弗尔,自然风光是他永远的艺术源泉。青年时期,莫奈曾师从颇有造诣的海景画家布丹,学会了户外写生和观察光线的变化。此外,莫奈的灵感来源还有带着神秘东方神韵的日本浮世绘。

1874年,“艺术家无名协会”在巴黎举办了首次展览,莫奈的《日出·印象》也被陈列其中。这是怎样的一幅作品?笔触粗放,细节模糊,弥漫的光晕雾蒙蒙地笼在画布上,消除了视觉的清晰性。“印象?”刻薄的评论家嘲笑《日出·印象》,“哪怕最简单粗糙的墙纸图案都比这幅海景画更像一幅已完成的作品!”莫奈和同伴们坚持立场,索性以“印象派”为名。

19世纪后半叶,欧洲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印象派画家以其敏锐的感知,试图抓住即逝的瞬间,营造城市的生活氛围,比如塞纳河畔的风景、街上的绅士淑女、劳作中的农妇等都是印象派的绘画主题。然而,这样的题材场景在当时被认为是激进先锋且违反世俗道德的。

该书的后半部分以关键词的提取与讲解,呈现莫奈每个时期代表作品的形成与整体风格的渐变过程,干草堆、白杨树、卡米尔、鲁昂大教堂、伦敦国会大厦、日本桥、睡莲,莫奈的作品很多,重复与差异、琐碎与宽广、繁复与单调、主观与客观……莫奈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流动的、安定的、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

“来自大自然的寥寥三笔胜过画架上两天的室内工作。”莫奈把他的想法与毕沙罗、雷诺阿、塞尚等朋友分享。他们走向室外,走向野地,在风景中大胆捕捉光线,描绘自然所具有的色调。莫奈在技法上也有很多创新,为了保持颜料干燥,他几乎不加调色油,让色彩凌驾于颜料的塑形能力之上。他避免使用光油,以免损害色彩效果,他还充分利用当时色彩学的研究,大量运用原色和间色以体现互补色的强度在并置时的放大效应。

莫奈的画有时看上去甚至是笨拙的,但正是由于这一艺术手法,他才不至于停留在某种或许能使他避免笨拙的模式里。从1840年至1926年,莫奈的艺术生涯见证了印象派的浮沉荣辱。他曾经穷困潦倒,后来是巴黎艺术圈的成功者,他在寻求机会、自我宣传上有时显得过于老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艺术中妥协。

“印象派的历史从其发展之初到鼎盛时期,克劳德·莫奈都与它紧紧相关联。所谓的印象派,其艺术形式并没有严谨的规范,所以每个画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印象派风格。”该书这样评价,“而莫奈,是唯一始终坚守在光影与色彩的世界里捕捉‘印象’,也因此,借由他的画作让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

新闻推荐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若东京奥运会明年无法举办,将被取消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延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在2021年仍无法举办,那么将被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