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修”的朋友圈 真能提高人设?
朋友圈是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靠美颜软件的加持,女孩子越来越漂亮。不但给自己,也给天空、大海和猫咪美颜。考虑到我们每天都在朋友圈花很多时间,这无疑会大大提升幸福感。
但再高级的美颜,也残留着某种真实性。现在,这种真实也被消解了:朋友圈有了一种“精装修”,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到在世界各地的“打卡”照片和视频,包括网红餐厅、咖啡馆、艺术展等;再把自己的照片安置其中,就可以环游世界了——在朋友圈中。这就是传说中的“花60块全球旅行”。
尽管电商平台上这样的服务到处都是,但我相信很少有人会真的买下全球各地的照片,在朋友圈长序列的作假。因为这相当于自诩“编剧”,需要耐心和智商,否则很容易穿帮。
不过,在小长假或者即将到来的黄金周,一边在家蒙头大睡,一边在朋友圈发两张海外的照片,感叹一下“中国人真的富了,遇到好多同胞”还是很可行的。你的同事和朋友,或许会配合地给你点赞。
我们这些老实人,可能都低估了朋友圈的价值。说个我最近听说的案例,有家活不下去的小书店,注册了10个微信号,每个添加三四千好友,一年下来书店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
这样看来,朋友圈并不只是吐槽和写日记的地方。它真正实现了中国俗话说的“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那是个人现实人脉资源的延伸和再造。努力经营自己的社交形象,也就是维系一个特别的“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传统的处世哲学和职业伦理,讲究“踏实”和“低调”,提倡默默奉献的精神。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那些更有名,也就是更有“行业能见度”的人,会更受青睐。或者说,“能见度”本身就是一种颇为特别的能力,它有虚荣心的成分,但在网络时代,关注度和聚焦效应本身就意味着流量和收益。
假如你的朋友圈里有“二马”级别的大佬,你就应努力展示奇思妙想。因为他们的一个点赞,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即便你是搞装修的包工头,晒一下在日本旅游的经历,对推广你的日式装修也是有效果的。那意味着一个成功的你,也意味一个更有审美能力和开阔视野的你。
所以,我们就在朋友圈看到各种有关成功的“展示竞赛”。除了少数能够“洁身自好”、真的不玩朋友圈的人,绝大数都会经营自己的人设。连我这样的写作者,也着重展示自己爱看书、爱思考,以掩饰自己生活中糟糕的一面。
“表演”的时间久了,我们也就相信自己真的是那个“更好的自己”,这会反过来影响和再造我们。可持续的、有逻辑的“人设”,其实就是在打造一个新的“自我”。
“花60元环游世界”的问题,也就在这里:它无法提供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展示。如果你真来了一次欧洲游,也许会给同事和朋友带点小礼物,这种“在地性”证明你确实到过那里。
但如果只是在朋友圈发“打卡”照片,就要特别留意避免穿帮。你要学习那几天“旅游地”的新闻,看很多攻略和点评;有人谈起本地发生的事时,要装作一脸漠然:“我怎么不知道?啊,我那会儿在布拉格呢。”
这种表演压力很大,可能造成人的思维混乱,导致在外人看来,你多少有点精神恍惚。这时你要记住一句口诀,“倒时差真的痛苦”——恭喜你,已经成为“戏精”本精了。这肯定是一种相当特别的体验,大部分人是玩不转的。
说到底,高端人设虽然看上去很美,还是要尽量和自己相适应。朋友圈那个“自我”,可以成为现实中自我的延伸,可以成为一种对自己的鞭策,但是,它和现实中的自己不应该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人。如果表演过度,会造成人格上的断裂。严重的话,或许会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人设破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设破产”也许和经济上的破产一样,都是一种损失惨重的崩塌。
新闻推荐
《中国和日本:一千五百年的交流史》,[美]傅高义著,毛升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编辑部译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即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