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人的出版社

甘南日报 2019-08-07 09:36 大字

◎小熊

10年前,他开了一家一人出版社;10年后,他感叹这个社会步调已太快。”

10年前,33岁的岛田润一郎在东京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夏叶社,乍一听这事似乎没什么稀奇的,毕竟世界上每年都有很多新成立的出版社,当然也有一些在默默消失。但夏叶社有趣的地方在于它那“一人出版社”的标签,除了设计和校对的工作,其他你所能想到的和一本书的出版相关的流程——编辑、销售、发行、财务管理等等都是由岛田一个人来完成。

因为只有一个人,夏叶社一年出版的新书只有三四本,每本书的首印量在三四千册,其中出版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复版书和新书比例大约是1:1,一年的销售码洋在1500万-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4万-120.5万元)之间。

促使岛田成立一人出版社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在20岁的时候他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但是自己写的东西却一直没有得到认可;第二个原因是表兄的去世,岛田33岁那年(2009年)日本经济很不景气,他觉得自己谋职并不顺遂,而表兄去世也让他觉得既悲伤又很想做点什么,他不想还没来得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得不和世界作别。阅读曾经拯救过自己的心灵,那么就做书吧。

33岁之前,岛田只是一名读者,他没有任何编辑书籍的经验,而他选择的又是一个在日本日渐衰落的行业。日本出版业最繁荣的时间是1996年,那时候一年的图书销售码洋可以达到1560亿元人民币。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减少了一半,书店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每一本新书出版,岛田都会亲自带着书到书店里面去推广。如今他和150家左右的书店建立了联系,每当有新书出来,他就会去拜访其中的一部分书店,这些书店遍布日本各地,他就这样各地跑着。一个人这样跑来跑去虽然辛苦,但他觉得书店主人会有一种心理,如果见到自己一个人去推销,会认为你大老远跑来不容易,那么我就成全你吧。

合作最多的还是小书店,书店虽然小,但是假如一家一本书能够销售5册到10册,累计下来的数字在岛田看来也并不少了。每当发行新书的时候,他就要装许多个箱子把书寄出去。“我的工作里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认真真写下这些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在岛田心目中,他非常珍惜这种一对一的关系,而非自动化的办公系统。

有的读者也会问岛田,能不能直接从他这里买书,而不是去书店,他拒绝了,他说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会更珍视得到的东西。读者来到书店里,和店员直接沟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今天的社会更加丰富。“一对一发邮件和一对多发邮件,邮件本身的内容也不一样。数量越多,关系就会越淡化,我想做的,是建立一对一的亲切关系。”

然而,岛田所期望的这种一对一的关系,在今天这样一个一切都变得更加快速的时代,似乎越来越是奢求。问他怎么看这样的状况时,他语速急切地说“每天都很焦虑呀!”他说自己有在烦恼这个问题,在想怎么做比较好。因为在阅读里,其实构建的也是读者和作者一对一的简单关系,“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阅读,这个社会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岛田也是喜忧参半,一方面,科技带来便捷,比如要和200个人建立联系,需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但另一方面作家的生存环境却变得更加恶化,网络让更多人可以发表言论,浅显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流行。

岛田一边思索着这个时代的问题,一边又感叹自己其实也被席卷当中而不能自拔。“我现在有个30秒的间隔都会要拿起手机,看看作家们的新闻,但我也讨厌这样的自己。”岛田的孩子现在一个两岁一个四岁,他说在这样一个步调越来越快的时代,可能孩子们长大后得面对生活速度更快的状况,他不觉得这是件幸福的事。

(摘自《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在细微处体验日本的“无障碍”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大阪G20峰会晚宴上说“在大阪城安装电梯,是一个错误”,遭到直接炮轰。安倍被指对无障碍社会缺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