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沈巍已“离开”

济南时报 2019-03-29 14:13 大字

近日,一系列“流浪大师”沈巍的视频在社交网站流传,引发了网友围观。视频中,流浪汉形象的沈巍侃侃而谈,聊文学、聊历史、聊艺术,这种外貌和内涵的反差迅速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力,最终演变成一场场“活捉大师”的闹剧。

1 来去突然的“流浪大师”

“流浪大师”沈巍已结束流浪。

26日,一则关于沈巍的新视频在社交网络流传。视频里的沈巍一改往日邋遢的流浪汉形象,头发整齐,面庞干净,衣着体面,好像是在拍证件照回归正常生活,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他这是在准备出道。人们期待这场闹剧画上句点,却又想要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

在喧嚣浮华的网络虚拟世界,沈巍来去突然。一些老年读者或许还不知道沈巍是谁,如果知道,那么在他们眼里,发生在沈巍身上的一切定然荒诞不堪。

3月中下旬,内容为“流浪汉给路人传道”的视频在社交网站走红。这位流浪汉就是沈巍,他发须长且凌乱,衣服脏旧油腻,面对路人却泰然自若,侃侃而谈:“德才兼备最好,你最好用的是德才兼备的人,但是呢,第二种用谁呢,用有德无才的人,第三种呢,就是最后,用的应该是有才无德。我又想起中国古人的八个大字来说就是‘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你说这为什么,交朋友也是这样。我发觉,开头交朋友很热情,哎呀好得要死,怪了,时间一长,真正能走到最后的没几个。所以古人就是没多啰嗦,八个大字:善始者众,善终者寡。所以留下来成语善始善终。”

“问题是我们现在人的脑子里又太想钱这个东西了,其他的不怎么想了,他们最好能够给他连一个赚钱的网,实际上呢,稻盛(稻盛和夫,日本知名企业家)也一样的意思,怎么可能有直接的经验呢,是你慢慢地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的经验。”

“讲的是那种真正的货真价实,几千年固定下来的,就好像我这个《左传》《战国策》,你看几千年了。我认识这些小家伙,我让他们上网买的,我还跟他们说了,我说你看看你们买一点衣服鞋子,几百块几千块你们都不嫌贵,我这个书呢,十几块,你们还觉得贵啊?”

“《了凡四训》这本书,不是一本非常杰出的书,但是好像好几个人都跟我讲到这本书,我也不知道怎么影响这么大,超过了一些经典。他《论语》没读过,读过《了凡四训》,呵呵,然后来和我说袁了凡先生,后来我说你查一下,不叫袁了凡,他查了,叫袁黄,了凡是人家跟他说的,了却此生平凡的意思,就是把这一辈子平庸的东西了却了。”

2 围观“流浪大师”

满腹经纶的才华撞上流浪不羁的形象,人们迅速在沈巍身上找到了反差之间的结合点。沈巍的视频一经传到社交网络,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沈巍,围观沈巍,甚至试图借助沈巍的热度帮自己也冲上“网红”的位置。

于是,在后来关于沈巍的一些视频中,我们看到的多是众人的癫狂。人们为之策划了各种夸张的剧情,有网友在沈巍面前下跪高喊“爸爸”,有网友自称是沈巍的女朋友,还有衣着光鲜、样貌靓丽的女性网友簇拥在衣衫褴褛的沈巍旁边合影直播。拥挤的人群等候在沈巍的住处,他们高举着手机,一旦发现目标便连声大喊“大师出来了”,现场不得不由保安维持秩序。

“不要恶搞,不要恶搞,请尊重一下沈先生。”沈巍被裹挟在人群中,尽力维持着他的体面。他知道,人们可以拿着跟他有关的视频博取一些流量,赚一些钱,所以他对众人的追逐表达了他的理解,尽管那已经打扰了他的正常生活。沈巍非常清楚,在这场围观中,他并未得到任何尊重,而是在被“当猴儿耍”,而世人的粗陋也尽显其中。“现在书读得少了,好像觉得很稀奇,不是我学问多大,是你们自身造成的,你们书读得少,就这么简单的道理。”沈巍说。

在沈巍眼里,流浪只是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的流浪与贫穷无关,因为他有正常的工作和正常的收入,只是正处于病假期间。沈巍拒绝被救助,包括来自路人的钱和水。他捡拾垃圾,是因为觉得那些不能浪费。他热爱文学和国际政治,喜欢艺术和历史文化。他跟路人的对话口齿清楚,语音标准,有内容,有见地,引经据典,逻辑清晰。如果我们足够正视这个世界的多元,沈巍就是我们身边一位正常的喜欢读书的中年人。

人们却笃信流浪的背后有一个传奇故事,于是根据自己的想象为沈巍杜撰了一系列怀才不遇妻离子散的悲惨故事。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世界里,沈巍到底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他再创造一点点流量价值,因为只有把握住人们的猎奇心,才能把握住人们的关注度。

在“流浪大师”沈巍之前,还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北大毕业生送外卖、武大博士生卖煎饺等,无一不在社交网络掀起波澜。无他,只因为他们选择了与社会期待不同的生活方式,颠覆了人们庸俗的认知,从而激起了一群猎奇者的关注而已。

3 攻破猎奇防线

不堪其扰的沈巍离开了曾经的落脚处,现场挂着一张写有“沈先生已离开”的牌子。但人群并未因此散去,余热依然灼人,有人假扮起沈巍,继续着这个荒诞的故事。

暂时没有人知道沈巍去了哪里,最新流传的视频里,他已经收拾干净,好像回归正常生活。但也有人认为,沈巍带动过流量,已经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说不定还会有后续的动作。或者说,沈巍的“蹿红”或许就是一场炒作。在社交网络上,这样有“预谋”的事件实在太多,而前期的种种可能只是一种铺垫。

人们设想了各种可能,唯独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猎奇心将沈巍置于现在的状态。社交网络的每一次荒诞围观,都是对人们猎奇心的一场考验。前几年兴起的“审丑”也是如此,人们批判“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的种种怪异行为,却忍不住想要为之贡献点击量。围观原本是推动公共空间发展的一种力量,如今却多次失去了它的初衷。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变得尤其珍贵,它意味着一种商业变现,会带来可观的金钱收入。在这起围观沈巍的事件中,便有一些短视频博主借着沈巍的热度圈粉几十万,建立自己的商业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参与者们想方设法博取注意力,探究人们猎奇下限,因为那是一个人最薄弱的防守环节之一。我们关于文明修养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不断地提升下限,让它稍微坚固一些,让人更像人,而我们当中下限防线最低的那一道,也正是人类文明的下限防线。

“流浪大师”沈巍事件的荒诞之处就在于,沈巍向网友真诚地表达他对文明的各种见解,处处可见知识的修养,而网友却无底线地上演了一场又一场闹剧。在网友的镜头下,沈巍曾提笔在笔记本上,用流畅的繁体字写下四句话:“广交朋友,博览群书,诚信待人,宽厚处世。”是的,围观的人群汹涌,被围观的沈巍反而是最清醒的。(记者江丹)

新闻推荐

东京奥组委揭晓残奥会火炬样式及圣火传递日程

【新华社东京3月25日电】(记者郭威邓敏)东京奥组委及残奥会组委于25日揭晓了2020年东京残奥会火炬样式及圣火传递标志,并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