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里的夏目漱石

济南时报 2019-03-03 14:13 大字

夏目镜子

夏目漱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方寸供图□本报记者 江丹

提起夏目漱石,很多读者会条件反射般想起他的作家身份,以及那部著名的《我是猫》。实际上,我们对这位日本文豪所知甚少,而他的妻子夏目镜子则在口述作品《我的先生夏目漱石》中,描摹了夏目漱石在家庭生活里的样子。如果用今天流行的思维认知给夏目漱石贴几个标签,大概是“神经质”“任性”“直男”“大男子主义”,当然,还有永远撕不掉的“才华横溢”。

青年才俊突然愤怒

夏目镜子的这部《我的先生夏目漱石》,是从夏目漱石在结婚前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开始的。作为妻子,夏目镜子对丈夫婚前的爱情经历到底是何种态度不得而知,但读者却能从这段公开的回忆中了解到,夏目漱石很优秀,但也很神经质。众所周知,后来的夏目漱石一直为神经衰弱所困,实际上在那时候就已经有了苗头。

1893年,27岁的夏目漱石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毕业,继续进入高等师范学校,边教书边深造。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日本社会,这样的夏目漱石是一位优秀青年,门第尚可,相貌英俊,学历稀罕,而且工作体面。当然,敏感且骄傲的夏目漱石可能对这样的社会评价只有九分认可,如果要作自我评价,还要高出一分。

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太优秀了,抑或价值观使然,夏目漱石对伴侣没有很多性格之外的苛求。他对一位在眼科接受沙眼治疗遇到的年轻女子一见倾心,在他眼里,那位女子性情温柔,骨子里透着亲切,比如她会周到地照顾素不相识的老婆婆去诊室。

那时候,青年才俊夏目漱石是十分枪手的结婚对象,时不时就有人上门提亲。但女子母亲认为,既然想娶她的女儿,就放下架子来求婚。夏目漱石却想:“我是个男人,你这么想要我低头,我也有个脾气,自然更不会低下头去求婚了。”

夏目漱石发现女子母亲给自己身边埋了眼线,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方面断定其实对方很想把女儿嫁给自己,另一方面也对这种被控制的感觉十分反感。夏目漱石并没有等到对方上门提亲,但他认为其实是父母兄长嫌对方门第太低,瞒着他回绝了人家,顿时发火,埋怨爸爸不讲道理,哥哥太不像话。家人根本不知道那位女子的存在,更不知道夏目漱石的小心思,一时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愤怒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在后来写给好友的信里,夏目漱石对此矢口否认:“什么我失恋了,什么我因此自暴自弃云云,虽然我家里人都相信,但这些你都不要信。”不管怎么说,这件事之后,夏目漱石不顾劝说,辞去东京的工作,去偏僻的松山做了一名英文老师。

情绪在温柔与暴躁中交替

经人介绍,已经在松山工作了几个月的夏目漱石休假回到东京,与时任贵族院书记长中根重一的长女中根镜子相亲。

夏目镜子回忆当时自己父亲对夏目漱石十分赏识,而那可能也是她喜欢夏目漱石的原因。

“父亲满怀期待地说,夏目将来必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又说他既不喝酒,生活也比在衙门当差安稳,最主要是为人正派、不浮夸,对于年轻的女儿来说再合适不过。而后来在谈到关于结婚一事时,夏目先寄信给他哥哥,然后委派他哥哥将信转交给父亲。这种做法,令父亲赞叹有加。”《我的先生夏目漱石》中写道。

但夏目漱石喜欢中根镜子,或许并不是想攀一下门第,而是因为对方的坦荡。在回答自己对这位相亲对象是否中意时,夏目漱石说:“牙齿很不整齐而且还脏兮兮的,但居然并不可以隐藏,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一点特别让人满意。”1896年,30岁的夏目漱石与20岁的中根镜子结婚,从那以后,他们一起生活了20年,在这期间,夏目漱石劝妻子去整牙。

在家庭生活中,夏目漱石的情绪在温柔与暴躁中交替,或许前者才是他的本质,后者则来自于神经衰弱的困扰。而妻子夏目镜子则需要忍受他的一切,偶尔他们也会针锋相对。

结婚3年后,他们的长女笔子出生。初做父亲的夏目漱石对女儿十分宝贝,常常把女儿抱在自己手上,或者让女儿坐在自己膝盖上,因为他听说孩子会跟老抱着自己的人越长越像。除此之外,他还十分排斥家里那位肤色比较黑的女佣阿照抱孩子,“阿照那么黑,要是传染给孩子麻烦可就大了”,可当孩子大哭他却无可奈何时,又不得不向阿照求助。

夏目漱石的神经衰弱有时会严重爆发,温情难见,更多的是暴躁和愤怒。夏目镜子在书里回忆:“……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空想,……而且旧事新事相互纠结,化作幻觉出现在他眼前。……他只要已变成这副样子,就将一切都当作恶意,我的一举一动,……在他看来都是我想欺负他、想折磨他。因此他特别容易暴躁,比如会冷不防跑到屏风背后,态度恶劣地冲我说:‘虽然你讨厌待在这个家里,可为了让我焦躁不安还真是相当努力呀。’”虚构的《我是猫》与真实的家庭生活

1904年春夏之交,夏目漱石的神经衰弱轻缓了许多,尽管偶尔还会间歇性发脾气,但是整个家“正在慢慢地云开雾散变得阳光明媚起来”。

“那年六七月,记得应该是刚刚入夏的时候,家里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只刚刚出生才几天的小猫。我是很讨厌猫的,马上就拎起来扔了出去。但不管我怎么扔,那只猫都会自己重新跑回屋子里。”夏目镜子在书里回忆道。夏目漱石得知后大为同情,说:“既然这样想进这个家,就随它好了。”

正是因为这只猫,才有了夏目漱石后来成为文豪的奠基之作《我是猫》。从夏目镜子的视角出发,夏目漱石的文学纯粹是“心血来潮,突然就写起东西来了”,不仅写,还被发表了。其中《我是猫》的第一章问世后,“大家都赞不绝口,说是相当有趣,而他自己也觉得,这类东西不管多少他都能写。读者也要求说想看续集,……于是就这样持续写了两年的时间。”《我的先生夏目漱石》里写道。

夏目镜子说,夏目漱石一开始并没想过把写小说当成本职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强烈的创作欲望的一种忍耐与积压,导致他一旦动笔,几乎篇篇都是一气呵成。

《我是猫》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来自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新年第三天我去厨房时,看到猫正在偷吃孩子们吃剩下的杂煮年糕,不断抬起两只前爪手舞足蹈地拼命扑腾。女佣们看到这一幕,觉得这猫太贪嘴了,全都大笑起来。夏目听说了这事后,完完整整地都写进了《我是猫》里。……那本书里实际上编织进了不少那个时代我们一家的生活。”夏目镜子回忆。

不止是这些,夏目镜子在书里讲了夏目漱石的很多生活细节,有他们的快乐,也有他们的痛苦。妻子眼里的夏目漱石必然与文学评价里的夏目漱石不一样,他精神独立而且敏感,却又深受神经衰弱的困扰,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又被胃溃疡所折磨。

在夏目漱石去世多年后,夏目镜子对丈夫生前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不是他的疾病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痛苦,也不是他写出了如何伟大的作品,而是日常里那些其实微不足道的拌嘴。它们都被收进了《我的先生夏目漱石》里。

新闻推荐

“沙皇黄金”沉睡在日本银行地下室?俄方:若有新证据将向日方索要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扎哈罗娃2月22日就据称俄罗斯在“十月革命”时交给日本的“沙皇黄金”表示,“虽然现在不是日俄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