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后依然觉得饿? ——细嚼慢咽才是饱腹“王道”

来宾日报 2018-09-25 16:34 大字

吃饭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怎么样才能正确的吃饭,这是个值得讨论的地方,面对美味佳肴,人们难免有大吃一顿的冲动,有人甚至因此不到吃撑决不放筷子。但是日本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狼吞虎咽,导致饱食的人大脑更容易早衰。长期饱食,会使人体内热量摄入过多,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的粥样硬化,造成人的记忆力下降,大脑早衰和智力迟钝。

很多人平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旦吃饭吃得快了,很快就会饿了。这是为什么?

吃饭快,饿得也快,是因为大脑摄食中枢感知饱的信息需要时间,口腔和胃里消化出来的少量小分子,对于食欲的控制至关重要。而且,过快进餐的数量是不由大脑控制的,只能由胃的机械感受器来感知。进食速度快时,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没有形成足够的食糜贴附于胃壁,所以虽然已经吃了较多食物,但仍有饥饿感。有研究证实,同样数量的食物,嚼得少、吃得快,就会更容易饥饿。而且,另一方面,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食欲也会相对亢进。结果是进食速度快的人,在大脑饱食中枢发出停止信号时,已经吃了太多。

此外,进食速度快的人士,超重的几率会高得多,将近半数超重男女在调查中承认,他们几乎每餐都是狼吞虎咽、快速进食。长期的快食和狼吞虎咽会导致大脑中枢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调节失衡,在人们进食的过程中,食物进入胃后,腹饱胃胀的信号大约在15分钟后才能传递到大脑,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知道吃饱了没有,继续指挥人们的进食行为。如果进食过快,人们吃的食物尽管已经够量,可饱腹的信号还没有传到大脑,所以在仍有空腹感的情况下,会继续摄入食物。长此以往,食物的热量摄入就会过多,这些过多的热量在身体内就会转化为脂肪存贮起来。

无论是想减轻些体重,还是想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的吃饭习惯都很重要。对于如何正确吃饭,有以下三大建议:

第一,放慢进食速度。嘴里的唾液中存在的消化酶对分解食物至关重要。慢慢进食是确保让体重减轻的一种简单方法。吃得越快,唾液帮助身体燃烧脂肪的时间就越短。

第二,按时吃饭,而不是饿了才吃。试试每3小时少量进食,以此避免陷入饥饿,这样在坐下来吃饭时不会狼吞虎咽。

第三,摄取蛋白质。要想做出引起食欲的健康饮食,秘诀之一是向饭里尽可能多地加入蛋白质。含有高蛋白的食物会帮助人们保持肌肉力量,促进新陈代谢,并为人们提供能量,也不会那么容易饥饿。

新闻推荐

安倍连任自民党总裁

据新华社东京9月20日电(记者姜俏梅王可佳)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20日在东京举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绝对优势再次当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