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从“麻烦事”变成“分内事”

广西日报 2018-06-21 12:06 大字

日本的生活垃圾处理,最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运到垃圾焚烧工厂烧掉,另一种就是送到填埋场埋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带来了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当时,东京都的23个特别区中,有9个区没有垃圾处理场地;家庭生活垃圾焚烧率不足26%,剩下74%的厨余垃圾要运往江东区梦之岛地区予以掩埋。江东区变成了巨型的“垃圾坑”,媒体开展了“轰炸”式报道,使得垃圾公害的严重性和严峻性逐渐深入日本人的骨髓。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适时推出的垃圾分类减量环境治理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接受和遵守。

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可以精细化到什么程度?以东京都国分市政府的分类排放方法为例,其标准是这样的:(1)收费垃圾与非收费垃圾;(2)可燃垃圾(厨余垃圾等)与非可燃垃圾;(3)陶瓷、金属工具、小型家电等再生资源;(4)小型充电池、纽扣电池等有害垃圾(危险品);(5)大型垃圾(家具等);(6)塑料资源、报纸、纸箱、牛奶纸盒;(7)图书、杂志及其他纸张;(8)玻璃瓶、易拉罐;(9)塑料饮料瓶、食品包装盒等。

而且,为了便于居民进行识别分类,该市官网登出了几乎囊括整个居民生活中可能产生的1300余种废弃物品的“分类辞典”,按品目以及对应“可燃、不可燃、资源、有害”等归属进行列表。居民参照这一标准进行分类,再按照政府规定的垃圾收集日历进行定时、定点处理。如果错过时间,只能乖乖地拿回家中,因为街头路旁已没有垃圾箱了。家具、修剪树枝等大型垃圾,还必须打电话付费申请搬运。同时,对违法排放的惩罚则是比较严厉的。违法者不仅会收到罚单,而且会被邻居看不起。

面对烦琐的垃圾分类,东京人为何相对来说能够执行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优化机构设置。在垃圾分类减量问题上,东京都政府只负责制定政策以及协调23个特别区和多摩地区30个市町村出现的问题,具体实施问题都下放到各个区或市政府自治体。这些区或市只有一个叫“清扫课”的部门负责管理垃圾问题,不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高效率处理。

第二,完善和细化治理方法,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有心人”的积极参与,而且有赖于相关部门开展细致的推广、指导工作。要把分类减量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住户,从而让“麻烦事”变成“分内事”“光荣事”。

在这方面,日本新潟市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参考。上世纪90年代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之初,这个拥有80万人口的城市动员了12万多人参加2215场垃圾分类说明会。同时,新潟市积极借助“町内会”“自治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实施垃圾分类,并通过下面的居民班、组进一步下沉到每个居民家中。

日本的“町内会”“自治会”看上去类似于中国的“居委会”,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町内会”一般为传统街坊居民的自治组织,“自治会”多为新兴的公营或民营住宅小区的居民自治组织。“町内会”不仅作为行政辅助团体宣传政府政策,而且还作为政治团体上传民意。虽然在法律上没有强制居民必须加入这些组织,但“低头不见抬头见”,居民加入的比率比较高,有些地方的居民加入率达到100%。有意思的是,入会家庭必须缴纳少量的会费,且需要参与社区防火防灾活动、到路口维持交通秩序、轮流做社区“值日生”来清扫冲洗垃圾站等任务。

(尹良富/6月19日《解放日报》)

新闻推荐

日本大阪地震6.1级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18日上午7时58分(北京时间6时58分),日本大阪府发生6.1级地震。据日媒报道,地震至少造成3人死亡,51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