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

济南日报 2018-01-11 14:04 大字

□木 青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金句”,彰显了人民政府浓郁的为民情怀,也揭示了干部工作与百姓幸福的深刻关系。

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就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暖官”不做“宅官”,经常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中间,摸清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在哪里,而后“对症下药”,填充“惦念”,抚平“揪心”,让群众具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群众最惦念的是民生。应把就业、教育、居住、看病、环境、养老、社会保障、安全等事关百姓生产生活的困难问题,把城市低保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城乡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一件一件、一项一项地办实办好,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让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更优的保障,让群众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望得见蓝天白云,就祛除了最大的惦念。

群众最揪心的是怨气。是否善于化解民怨,考验着党员干部的立场、智慧和水平。对民怨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就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在化解民怨方面,毛主席树立了典范。1940年,陕北水旱虫灾,经济困难。一位农民口吐怨言,说了些过激的话,乡政府就把这位农民抓了起来。毛主席知道后,对下面的人说,你们先把他放了,问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位农民说:“你们共产党征粮征得太多,我们缺粮。”毛主席再对下面的人说:“你们调查一下是不是征粮征得太多了?”下面深入调查后,得出结论:“是征粮征得太多了。”征粮征得太多,农民有意见;征粮征得少了,部队吃不饱,怎么打日本?在两难之中,中央提出大生产,这才有后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件事告诉我们:有时怨声、骂声也是心声,有时怨声、骂声也是走向真理的先声。

党员干部应带着真情察民情,敢听百姓的骂声,愿听百姓的怨声,倾听百姓的呼声,使每一项政策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使每一项决策满足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及时化解群众的怨气甚至怒气。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让群众内心和谐、开心生活,就应多做化解民怨、疏解揪心的工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干部的“辛苦指数”与百姓的“幸福指数”成正比。

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就需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群众的幸福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加油干,以自己高额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高额的“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外交部回应“日中关系改善最佳时机”: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针对日方近日接连就中日关系积极表态,外交部发言人陆慷8日表示,希望日方在新的一年里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发展。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日本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