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90后”自称佛系青年调侃还是懒惰?

济南日报 2017-12-21 12:10 大字

本期主持:闫珍珍

点评嘉宾:中国青年报记者陈之殷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陈治治南方都市报评论员韩浩月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舒曼网友刘孙恒、左非右

■委托人:吴先生

■方 式:读者来电

■话 题:一夜之间,“佛系”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词汇,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来袭。到底什么才算是“佛系”?年轻人真的正在变得与世无争吗?作为90后的一员,我却没有多少共鸣,反而有一种伤感。生理年龄不大,心理年龄却步入中年,90后该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局?

“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得到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考研考上是缘,考不上是命;工作是不求加薪升职,只求当条咸鱼;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一批90后大呼“这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这一切因一篇心灵鸡汤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引起。有娱乐圈消息灵通人士爆料说“窦靖童出家,可喜可贺”,工作室立刻回应“只是剪个头发而已”,但也阻止不了网友展开联想,称王菲一家是当之无愧的“佛系之家”。“窦靖童出家”的假消息,助长了“佛系青年”这个热词的传播。

为什么有人看上去很“佛系”?

如今,健康养生话题已经不再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利”,不少90后甚至95后也开始研究各类养生细节。边熬夜边喷水保湿、喝啤酒泡几粒枸杞、吃完火锅喝茶“刮油”、拿着保温杯还要搭配点茶叶,选洗发水也从闻香味变为挑护发育发功能……这群人们口中任性的90后,生活已经开始变得“精致”“细致”起来。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双11”当天开抢不到30分钟,天猫国际直营进口防脱发洗发水就全线售罄。在购买保温杯的人群中,北上广深的年轻女性明显很“积极”。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9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6%的受访90后开始关注养生信息,79.4%的受访90后自认存在脱发育发的焦虑和困扰,50.7%的受访90后表示关注养生信息是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

刘孙恒: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做“佛系青年”也是一种个性的表达,但当“佛系青年”成为一种群体性标签,不知不觉很多人心中都有此番意识,就值得警惕。

现在,我们普遍推崇工匠精神,那是因为唯有精益、专注、极致等精神品质体现于社会各个方面,经济转型升级才能够成功,个人才能让生活多些仪式感,从而抵抗住生活的庸俗,不被流年所打败。“佛系青年”看似具有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智慧、大格局,其实谬之千里。事实不过是一些人在现实的挫折之下,失去了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能力,于是只好找一个“我和谁都不争”的借口,化解自己的无能和尴尬。

正所谓出世是真,入世是妄。工作压力再怎么大,现实的人际关系再怎么复杂,房子、车子、孩子等“大山”再怎么让人喘不过气,终归需要勇于面对,然后再竭尽全力去一个一个解决。

舒曼:

90后正处于奋斗打拼的年龄段,再加上他们大多身在城市社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的问题,会让人感到较大压力。同时,90后这一群体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普遍承担了父母、家庭及社会太多的期待。手机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常常无声无息地浪费着年轻人的宝贵时光,减少了他们的社会活动和与家人朋友的必要沟通。

如今90后脱发、过劳胖甚至过劳死等,都是与他们这个年龄段极不相符的现象。这个问题应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要让社会各界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引导90后从容地释放压力。90后群体要建立包括朋友、家人和心理咨询专家在内的心理“支持系统”。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

谁不是一边“佛系”一边努力?

努力带来的痛苦逐渐压倒回报带来的快乐,这一届年轻人不再将拼搏作为人生唯一的意义。“佛系青年遍地走”,舆论看不惯,各种调侃、讽刺、批评汹涌而至,“油腻中年”们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实在看不惯年轻人摆出一副看淡人世的样子,如果真的迎来一个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前景未必光明。

也有人认为,“佛系”其实只是一些90后的表面,实际上很多人活得很努力。为了找一份工作,他们投无数的简历;为了保住一份工作,他们起早贪黑,加班熬夜。一句话,很多90后目前面临的还是生存问题。

韩浩月:

祖辈、父辈、兄辈,都在近似的物质焦虑阴影下挣扎,90后这一代,总算不为钱、食物、工作与前途抓心挠肝了,他们所追求的“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的生活,使得未来中国有可能重复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模式。在此之前,从村上春树的“小资文学”盛行,到宫崎骏动画的蔓延,从干物男、干物女,到宅文化、二次元文化,从小确幸、丧文化,到这次的“佛系青年”,源头无不可追溯到日本流行文化中去……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均由以下几个因素催生:经济的发展、信息的泛滥、人际关系的疏远。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每代人的生活方式都由他们自己创造并引领,这与上一代人如何倡导、如何规范、如何管理无关。记得一位作家说过,年轻时最讨厌“老家伙们”给的忠告。“佛系青年”现在的样子,有令人羡慕的成分。生活沉重的中年人枷锁戴惯了,已经脱不掉了,而年轻人有选择的权利,不用去指导他们怎么去生活。无须过多担心他们,要相信,就算是“垮掉的一代”,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会自然觉醒,把所谓“荒废”的时光找回来,负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成为中坚力量。

左非右:

“佛系”盛行,我们趋之利之,给我们本就艰难的生活一点点甜头。但也不是所有事情90后都抱着“佛系”的态度,生活琐事可以无所谓,谈恋爱不可不走心,工作不可不上心,待人不可不真心,偶尔很“佛系”,关键时候很努力。

该走心的时候千万不能“佛”

“佛系心态”要不要得?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专门刊文点评了官场“佛系”心态。在日常生活中“佛系心态”一下无可厚非,尤其面对一些无关原则、不坏底线的小事,少一点锱铢必较、针锋相对,多一些大肚能容、一笑置之,不失为豁达。但如果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时,也以“佛系心态”待之,那就坏了大事了。

陈之殷:

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是不会“佛”的,他们要不断努力工作,才能得到一个容身之所,养活自己和家人。而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年轻人在获得个人价值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中产生了迷茫,难以获得自我价值实现感。比起“颓废”生活,“佛系”生活倒是多了一些抗争意味: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阶层流动变难……生活太艰难,不如洒脱些与之和解。但是,不论事业、家庭、学业还是爱好,人生在世总要有点执念并为执念做点什么,有自己坚持的信条。否则,全方位的“佛”不如称之为“懒”。如果年轻人都抱着暖水壶,泡着枸杞水,蜷缩在椅子上“佛了”,那整个“立地成佛”的社会估计也不会太好。

陈治治:

不妨想一想,“四风”是怎么从潜滋暗长到大行其道的?视而不见、见怪不怪,不敢批评、不作斗争,随波逐流、与之同化,直至愈演愈烈、身不由己……从一片雪花到冰冻三尺的演变,是不是与许多同志在面对歪风邪气、面对潜规则时的“佛系沉默”“佛系旁观”“佛系不为”大有干系?

“邪恶能胜利的唯一理由,就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这些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概因“佛系心态”过深吧!比如,有的同志将“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奉为圭臬,遇到矛盾绕着走……

新闻推荐

安倍时隔一个月再示好中国:愿中日关系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海外网12月19日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1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演讲中表示,明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希望加强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所有领域的合作,包括高层往来等深化交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