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爱打妈妈的脸?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家庭生活报 2021-01-21 00:40 大字

宝宝越来越大,给爹妈带来的物理伤害也越来越强。比如说,哪个当妈的,没吃过娃的小巴掌?你看,正抱着宝宝在怀里逗着玩儿呢,“啪”的一巴掌就糊脸上,小手一伸一抓,薅住了本来就不多的头发……

越制止,小家伙儿反而越起劲。一次两次觉着娃很可爱,次数多了,不免泛起了嘀咕:这么小就打人,有暴力倾向,不制止以后还得了!

到 底 要 怎 么 制 止呢?小婴儿打人≠攻击行为首先咱们先明确一点,小婴儿啪啪啪打大人脸,并不是一种攻击行为,更不意味着宝宝有暴力倾向。

相反,这是小婴儿探索世界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前沿杂志》2019年刊登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研究人员找来24个2~6个月大的婴儿,并进行追踪研究,直到他们一岁。每次实验,研究人员都会用相同的玩具去接近宝宝,比如额头,比如左右脸颊,同时观察婴儿的反应。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会用手去碰玩具,用手的方式也在“进化”。

一开始用小拳头、手背去碰,慢慢就变成用手掌手指去触摸,甚至到后来变成用力去抓。

不管是轻轻碰、轻轻摸,还是看起来比较粗暴的抓和打,在小宝宝的角度,都是他们”触摸”物体的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明明就是打啊,怎么是摸呢?这是因为,触摸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于成年人,哪怕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确实挺轻松正常,可对于小婴儿来说,确是个巨大的挑战。

完成一个触摸动作,不仅需要触觉、视觉的发育,更需要去借助手部甚至身体肌肉群的协调。而当精细动作、大动作都没有发育好的时候,小婴儿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的。

所以,看上去婴儿在粗暴地打人,宝宝们的本意其实是:来,我想摸摸你。

一般来说,小婴儿打大人的脸,往往都是因为喜欢、因为兴奋。为什么”挨打”的总是妈妈?说到这儿,相信很多老母亲都忍不住发问:

打脸、拽头发、抠鼻孔……这些来自宝宝的魔法攻击,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妈妈?咱们一起来看看两个实验,相信看完大家心里就有答案了。

心理学家Johnson和Morton曾对 24 个新生儿展开了一场视觉研究。研究人员给小婴儿们展示了几张人脸大小的纸片,一张画着正常的人脸五官,一张打乱了五官,还有一张则完全空白。

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对人脸五官最感兴趣。

当然这还不是结束。并不是所有人的脸都能收获宝宝的喜爱,他们最爱的还是妈妈的脸。

迈阿密大学曾对24个三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一场人脸实验。实验人员给婴儿分别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妈妈在微笑,一张是陌生人。结果显示小婴儿格外偏爱妈妈,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盯着妈妈的照片。

平时抱着娃,大人宝宝的视线都平行,宝宝瞅见:“嘿!这不是我爱的老母亲么!我要摸摸她!”

娃一伸手“抚摸”,可不就是一巴掌么!被宝宝打脸要不要赶紧制止?这样老被打也不行,大家肯定想问该怎么制止呢?其实吧,办法可能都没有用……

可能你刚制止,下一秒就又被娃开心地糊上一巴掌。这是为什么?

大家先想一想,每次被宝宝打脸的时候,咱们都是什么反应?哈哈大笑亲一口娃?还是笑嘻嘻地说一句“下次不许了哦?”

对于小婴儿来说,虽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却可以感知到大人声音和表情。

每一次“触碰”爸爸妈妈的脸之后,都能收获笑声和笑脸,这对于小婴儿来说,可太神奇了!这就意味着自己的行为是能造成影响、获得回应的,那“啪啪”打脸的行为,自然是变本加厉停不下来呀!

所以,如果被宝宝“打”,建议大家先冷静,最好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要做出过分夸张的表情,适当时候可以拿个玩具去转移娃的注意力。

另外,分享一个小妙招,大家可以试着牵过宝贝的小手,把“打脸”慢慢引导成“打手”,也就是跟宝宝击掌!

每一次击掌,父母都可以给出格外夸张的表情、声音,比起没有回应的“打脸”,几次之后宝宝或许就对击掌更“上瘾”啦!

宝爸宝妈也大可以放心,随着宝宝慢慢长大,逐渐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大动作发育也变更好的时候,打脸行为也就会慢慢消失啦。(王冰玉)

新闻推荐

YouTube推迟一周解封特朗普账号 因持续存在暴力隐患

YouTube将特朗普的账号推迟解封了一周。1月19日,YouTube宣布,对平台上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账号封禁再延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