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还有别的可能

合肥晚报 2020-12-13 00:45 大字

据悉,有天在美国纽约一个地铁站里,一位“卖艺人”用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作品。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朝上的帽子。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不幸的是,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千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但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小会儿。先后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区区32美元。而两天前他在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这就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一会儿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这个实验耐人寻味。

《华盛顿邮报》提出的问题及结论,也值得我们反思。但我却仍觉有些单薄。生活中确实存在太多让人遗憾的“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象,也存在太多缺乏审美意识,不识甚至埋没天才的人。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事古难全”。然而,此事还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这实验无意中也揭示了别一种现象:约夏·贝尔在地铁的演奏美则美矣,却并未达到其最美的状态,因而无人识荆?他那把提琴,无疑是顶级好琴,但真得好到要值350万美元吗?真值350万美元,就一定能奏出超美的音乐吗?听他这样的名家演奏,自然应该付出更多代价,但真就必须得花上平均200美元吗?

我无意贬低约夏·贝尔和他那把宝琴的价值,只想提出一些可能是无知的思路而已。毕竟世上也存在着太多价值被种种因素高估,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比如某些名家的书或画卖到天价,其实得益于炒作或小圈子互捧。大众蜂拥追捧的,往往只是其头上的光环而非实际价值……再者,即便我们了解演奏者是约夏·贝尔,却因种种原因而匆匆而过,是否就意味着是一种错失?生活往往非此即彼,美好的有价值的事物也比比皆是;放过这个,或许获取了那个;一定要以为少听一会好音乐是一种错失,这结论似乎也有些武断……

如此看来,地铁实验提供给我们的,远比表面看到的要丰富得多。世界本身,也往往比我们感受到的要复杂得多。而凡事多想想,或可能更接近真实。不是吗?

□姜琍敏

新闻推荐

5小时完成“新旧总统交换空间” 消毒清洁“5110平方米所有表面” 白宫:我太难了

白宫内清洁按照惯例,当白宫迎来新的“第一家庭”时,往往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但眼下的情况将与往年大不相同。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