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Talk | 摄影的取证:土地、身份和迁徙

澎湃新闻 2020-08-09 20:44 大字

原创 光圈Aperturist Aperturist光圈

在我乔装为一个牛仔,重访这个中国劳工在一百五十年前修建美国第一条跨大洲铁路经过的峡谷时,一些有趣而复杂的东西形成了交汇。此时谁是原住民,谁是外来者呢?我意图融入这样的西部风光,但这又是属于谁的风光呢?这些问题都指向了我创作中一直想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融入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背后,可能是我心中对于“中国人/中国性在美国社会作为“不可融入的他者””迷思的质疑和发问。

作为工科背景跨专业的摄影创作者,这就意味着我比科班出身的人少了几年系统的艺术教育。当然你可以说,不同领域的背景可能会给创作带来独特的视角或思维方式。这一点我是不否认的,但是具体到视角、不同领域的知识储备或是思维方式,要以怎么样的方式将学科背景变成创作的养分,我认为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才能逐渐体现出来,或是说要更有意识地去控制过往经验来反哺创作。而在短期内,对于我这样一个转行的人而言,更需要做的还是恶补功课、踏实创作,以及保持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去多勇敢尝试一些事情。

(点击阅读完整版访谈)

嘉宾:郑安东

199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201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17年赴美,就读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MFA项目,并于2019年毕业。他使用摄影为主要媒介,关注个人身份,快速变化的社会景观,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等议题。

《 A Chinese Question(一个关于中国的问题)》是他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摄影项目。基于自身旅居者的视角,郑安东探索了自我身份、侨民历史、以及当下现实之间微妙的联系。

A Chinese Question ? Zhen Andong

历史上中国人大规模向美国的迁徙,始于1849年美国的淘金热时期。在随后的数十年间里,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来到美国西部,从事金矿开采与铁路修建等工作。然而,华人移民与本地的欧洲移民由于迥然不同的文化与宗教差异,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关系,以及本土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兴起,频频产生冲突,反华情绪随之在美国西部逐渐发酵。同时产生的,还有华人移民作为美国社会中“不可融入/归化的他者”这一概念。1882年,《排华法案》这一标志着反华运动胜利的法案在美国国会得以通过,美国的开放移民时代就此宣告终结。

A Chinese Question ? Zhen Andong

A Chinese Question ? Zhen Andong

基于对阿尔弗雷德·哈特(Alfred A. Hart)作为中央太平洋铁路官方摄影师期间拍摄的数百张照片的研究,本项目最初试图寻找并记录残存于广袤的美国西部荒野之中早期华人劳工留下的物理证据,来对抗历史照片建构的视角下叙事的局限性。但在反复造访与调查的过程中,来自现实的奇遇不停低语着当下与历史之间的重叠。而创作者向外收集证据式的、狩猎式的历险,也逐渐有了一层向内的,对于自我身份的重新审视与理解。

对谈者:陈荣辉

艺术家,美国耶鲁大学摄影硕士在读。他的作品主要关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从作品《圣诞工厂》获得第 58 届荷赛奖(“新闻摄影界奥斯卡”),到作品《空城计》获得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大奖再到获得第十届三影堂摄影奖 ALPA 奖,他的作品逐渐获得了广泛认可。出版同名画册《陈荣辉》归属于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他的作品曾在2019 Photo London摄影节、美国国际摄影中心ICP、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纽约Photoville摄影节等地展出。

主持人:徐来

Aperturist光圈负责人

关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RISD)

根据USNews 2020年最新排名,罗德岛艺术学院MFA项目全美第5,摄影专业与芝加哥艺术学院并列第3。RISD既有本科摄影BFA项目,也有一个顶尖摄影硕士项目,两年制MFA,由STANLEY WOLUKAU-WANAMBWA担任系主任。

光圈数据:RISD摄影MFA项目平均录取人数大概为8位,去年共有9位,其中1位是中国学生。今年共有6位毕业生,1个韩国人,1个挪威人,4个美国人。

郑安东作品:《 A Chinese Question(一个关于中国的问题)》

A Chinese Question ? Zhen Andong原标题:《光圈Talk | 摄影的取证:土地、身份和迁徙》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特朗普下令“买美国药”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6日签署行政令,要求联邦政府必须采购美国制造的特定基本药物,以期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所涉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