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名专家呼吁重视气溶胶传播问题,世卫:将重新评估
记者 | 肖恩
过去半年新冠疫情毫无疑问是全世界共同的灾难,但病毒的传播途径至今仍有争议。随着各国餐厅、夜店、肉联厂等室内场所重启,多起聚集性感染事件也接踵而来。有科学家指出,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风险至今仍未引起重视。
近日,来自32个国家的239名科学家,联名呼吁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审议新冠病毒防护指南,重视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世卫组织在4月17日更新的有关新冠病毒问答中明确表示,呼吸道飞沫是病毒传播的首要途径,且因为飞沫重量相对较大,会快速下沉至地面,移动距离不会太远。因此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1米安全距离至关重要。其中并未提及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但这封题为《是时候解决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问题》的信中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在室内环境中能附着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上,飘浮时间和距离都比飞沫长的多,这一点并未受到世卫组织和各大公共卫生机构的关注。
联名信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大气科学和环境工程教授穆拉弗斯卡(Lidia Morawska),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健康教授米尔顿(Donald Milton)共同执笔,将于本周在医学期刊《临床传染病》上发表。
气溶胶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颗粒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PM2.5就是一种气溶胶。病毒气溶胶传播则是指呼吸道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以气溶胶的形式飘浮至远处,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发生感染。
在6月29日更新的新冠病毒防控指南中,世卫组织仍将气溶胶传播条件局限于特殊医疗环境下,例如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开放式抽吸、雾化治疗等。
但科学家们认为,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早已经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场景中,这是唯一可以解释此前发生多起“超级传播事件”的原因。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3月底美国华盛顿州一个合唱团的60名成员进行了2个半小时排练,过程中严格遵守消毒、保持距离等防护规定,最终仍有45人确诊,其中2人死亡。但参与排练的人员透露,现场没有任何人咳嗽或打喷嚏。
美国科罗拉多州机械工程教授米勒(Shelly Miller)团队的分析称,唱歌过程中释放的大量飞沫使空气中带病毒的气溶胶浓度增大,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重要原因。该团队认为,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染性不比天花病毒,但无疑曝露在带病毒空气中的时间越长,感染风险就越大。
然而,要证明空气中病毒存在的难度,远高于在物体表面检测病毒。米尔顿指出,人每天要吸入1至1.5万升空气,只要其中含有一个飞沫核,就存在感染的风险。
签署联名信的弗吉尼亚州理工大学病毒气溶胶传播专家马尔(Linsey Marr)表示,此前世卫组织有关空气中病毒含量低的结论,都是基于医院环境中的研究,但实际上大多数室内空间的换气率比医院低得多,为病毒积累创造了的条件。
如果气溶胶传播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在保持一定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与此同时,学校、养老院、居民区、写字楼等室内空间也有限制新风系统和空气等设备的使用,减少空气循环。室内还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杀死空气中飘浮的病毒。
还有科学家担心,使用吸尘器,以及医护人员卸下防护服的过程都有可能释放携带病毒的气溶胶。
实际上,有关新冠病毒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消息早已传出。3月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实验室环境下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可以达到3小时,临床环境下也有半小时。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房间外部走廊空气中也曾发现病毒RNA。
但世卫组织称,许多有关气溶胶传播的实验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不能反映临床真实情况。例如上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实验,是使用喷雾器产生气溶胶,再将其倒入戈德堡鼓模拟咳嗽。但戈德堡鼓是一种大功率机器,这实际上是一种实验诱导的气溶胶生产过程。
世卫组织传染病防控委员会成员、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亨特(Paul Hunter)表示,气溶胶传播的本质还是飞沫传播,在目前资源紧张的状况下,强求对气溶胶传播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据《华盛顿邮报》最新报道,一名世卫组织发言人表示,已经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关于联名信的消息,将会派专家重新评估相关问题。
新闻推荐
有“侃爷”之称的美国非洲裔说唱歌手卡尼·韦斯特4日在推特发布消息说,要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他在推特上发布标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