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美家庭的抗疫:我们根本不知会面临什么
北美文学家园护士K不用看结果和CT扫描,凭症状和病情恶化进展速度就能判断谁是阳性。从晚上接班到早上交班的13小时里,用掉10升氧气的几乎肯定就是新冠病人了。
文|胡兰
“我根本不知将会面临什么,但仍保持乐观,义无反顾。”
自《家庭抗疫日志》登出后,我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反馈。他们说,“文章让我被恐惧扰乱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认真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恐惧和无奈的情绪是可以缓解的”;“不仅记载了第一手的患病历程,而且也纪录了中西两代人的在大难之中的情感经历,精神锤炼,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和坚信”;“谢谢分享这么富有爱心、正能量和帮助性的好文。” 读者们的评语令我动容,这也算是我为抗疫献出的微薄之力吧。我受鼓励,把近10多天的日记整理了一下,再次与读者们分享我在家庭抗疫中的心路历程。
一、
首战告捷
“我们都又健康又快乐!我从今天到下个星期一休假。L的舅舅还在医院。”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女儿用中文写微信向我们报平安(上一篇中我写道女儿出现了症状,同室友待在布鲁克林隔离,如今她已恢复)。
室友L的舅舅已进重症病房(ICU)多日,虽有好转,但恢复较慢,可能是因为他有吸烟史吧。自3月24日起,女儿和室友们四人都先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极度疲乏,鼻窦堵塞,失去嗅觉味觉;病得最重的第一位室友还发烧咳嗽并感到胸紧。他们立即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和自疗方法:就地隔离,戴口罩,洗手,开窗通风,清洁消毒,服Tylenol退烧,服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等等。四位年轻人同舟共济,奋战三周,终于战败疫病!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女儿体力恢复后开始给室友们做饭了。第一天晚上做了一道鸡肉饼 (chicken biscuits),每张小饼上都刻着笑脸。满锅铺满了张张笑脸,溢漫着欢乐和阳光。女儿计划趁着隔离这段时间复习中文,明年去中国可以跟爷爷奶奶交流,在纽约可以用中文给外婆讲故事。我没告诉她外婆近来欠恙,只是催她赶快复习,在外婆还能听懂时讲给她听。
我95岁高龄的母亲因脑缺血患遗忘症已有十余年。自去年2月起她就再也不能站立、翻身、自己吃饭和说话了,完全靠我们和护工来照料。在疫情蔓延时,她老人家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两个多月以来,我们每天有重点地做清洁,包括洗手、消毒用手碰过的地方。接着要求每个人包括护工在我家戴口罩,还送口罩给护工,鼓励其家人出门戴口罩。在家住的儿子也不许去外婆房间问候。近来老人家有些萎靡不振,尽管体温等指标还可以,就是不肯吃东西,也不愿喝水。医生也没什么更多的建议。夜晚我久久不能入睡,担心母亲如果恶化怎么办。去看急诊绝不是上策,增加交叉感染几率还加重医务人员的负荷。母亲的护工M是南美人,信奉天主教。三月份以来新冠确诊人数指数暴增,M每天祷告的次数也成比例增加,为我母亲和她的家人。这几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可以喝一些Ensure(一种高蛋白饮料),能吃点儿打成糊状的饭了。我说一定是上帝听到了M的虔诚祈祷,她对此坚信不疑。
女儿下午4点准时跟我连上了视频,交谈几句后,就去“见”外婆。老母亲的记忆似乎被唤醒了,只见她颤颤巍巍地伸出手,大概是想去摸视频上的外孙女,但手抖得太厉害,终未如愿。女儿用中文给外婆讲了个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字正腔圆,很清晰。她说以后还会经常给外婆讲故事。
女儿从我们鼓励她的话中得到了启发,考虑做一幅画或广告。图中有幅“向英雄致敬(solute our heroes)”的标语,民众们都带着口罩,象征团结起来一致抗疫。我们翘首以待。
是的,抗疫活动唤起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力。我参加的长岛之声合唱团在这个非常时期远程制作了一个云合唱《明天会更好》,用我们的歌声带给抗疫民众正能量和希望。女儿做的鸡肉饼
二、
必要工作者
“我能对付”,这是几天前儿子跟我们谈他的工作时说的话。
儿子比女儿小4岁半。两个孩子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儿子内向,唯一的业余爱好是他的非主流(underground heavy metal)音乐。他和乐队队友们自创词曲,每年都到外州巡回演出。因疫情疯狂蔓延到纽约长岛,三月份的演出不得不取消,儿子十分沮丧。
儿子在高中时唯一感兴趣的课程就是AP心理学(相当于大学水平),尽管这不是他成绩最好的学科。上大学选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是相关的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咨询(mental health counselor)可是很有挑战的职业。美国因医学科技发展迅速,很多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下降。但根据最新报道,由吸毒引起的死亡率,特别是年轻人的死亡率,却逐年增加。就凭这一点,我觉得他的工作有救死扶伤的意义,因此打消了劝他改行的念头。
儿子工作的戒毒康复中心状况日趋严峻。跟他同一栋房里已有4名同事出现疑似新冠症状,居家隔离,其中有夜班主管,心理咨询师,康复助理和保安人员各一名。夜班主管检测结果呈阳性。因缺少人手,儿子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我们家里的防护和清洁更加严格;在家都戴口罩,每人的睡房厕所分开;吃饭分桌或错开时间;随时清洗消毒手碰过的地方。我曾在《家庭抗疫日志》一文中列出一个防护清单,是给女儿和室友们做隔离防护及自疗用的。现在加以修改,督促儿子照着做。新添的保护措施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和用口腔消毒液漱口。
儿子的主管V递给他一个电话号码,可以预约做新冠病毒检测。一般人有症状后通常是先咨询家庭医生。医生会嘱咐宅家,按照症状给予辅助治疗,继续观察。如果加重,呼吸困难,高烧超过7天,医生会建议去医院急诊,并授权检测。儿子的戒毒康复中心属于必要(essential)机构,而他要给客户(戒毒者)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健康辅导,无论有无症状,都可以接受检测。
昨天戒毒康复中心的主管V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阳性。他最近哪儿都没去,就是上班—回家,两点一线。家里人都没有生病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从同事和客户那传染的。因为几位同事自我隔离,V等待检测结果时仍一个顶俩儿超负荷工作,而且帮助另一栋房(女生楼)的同事顶班。掐指一算,儿子上班戴口罩已三周有余。但他的同事们,包括主管们,戴口罩还不到两周。
看来疫情跟我们的距离已趋近零了。我们家和儿子的防护措施需要升级!首先,普通民用口罩或外科口罩要换成带有呼吸器的N95口罩。我两个月前在亚马逊上买了两个N95口罩,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到。几年前还买了两个,可能是我先生为刷墙用的。原本打算把这4个N95送给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但他们知道数量少,都没好意思收。现在正派上用场。朋友F得知我家情况,送给我们一盒N95口罩,同时朋友D为我购到两套防护服。这可都是雪里送炭啊。
从儿子那得知他们研究生班的一些同学都在抗疫一线工作。优雅的姑娘J被派去为新冠重病患者及家属做心理辅导。小巧玲珑的女孩A上网给客户做心理咨询,因为她所在的康复中心被征用做方舱医院。据说心理咨询最好在住宅式中心进行,防疫措施也比在一般家庭好,所以儿子的机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关门。
每个周五儿子都要在康复中心给客户集体上音乐治疗课。客户们常常被音乐感动地泪流满面,在喜爱的音乐里找到知音和真实的自我。这周五儿子又要去给客户们做音乐治疗了。希望在疫情中,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安抚和正能量。
早上走得匆忙,儿子只戴了外科手术口罩,尽管头天晚上已从视频上学会戴N95口罩了。我追出去已经来不及了,只有心里默默为他祝福。
晚上回家后,我开始跟儿子唠叨起来,反复强调防护的重要性。儿子的耳朵都快磨出老茧了。虽没发火,却不耐烦地说了句“你说多了就没什么用了!”是啊,他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做各种防护更增加压力和紧张感。我应该想办法给他减压,否则适得其反。
儿子收到检测站通知,下班后去取样了。检测结果在三天后出来。啊,是阴性!这可是个大胜仗啊!看来他的防护措施有效,但仍不能大意,他还要去为客户做心理咨询,还有主管V在检测阳性仅一星期后就要回来工作了。儿子在表演
三、
奋战在第一线
“每天去医院的路上,我根本不知将会面临什么,但仍保持乐观,义无反顾。”护士K告诉我。
K是我父亲生前的护理工,跟儿子同龄。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姑娘,母亲是白人,生父是非裔。她聪颖好学,热爱护理工作。在同龄人里因责任感强而显得格外成熟。但她追求时尚,头发染得五颜六色,又跟其他年轻人没什么两样。K颇有些书本上学不来的本事(street smarts)。一天,我和先生两个人四只手试着修复高压锅盖儿上的气阀塞,折腾半天没有结果。我提出第二天让K试试,而且不可名状地相信她能行。不出所料,K拿起锅盖瞄了一眼,拍了一下,一秒钟搞定!K把我当作她的第二个妈妈,在做一些重要选择时总来听听我的意见,喜怒哀乐也跟我分享。
K是家里几代人中第一个拿到大学文凭的。我们都鼓励她去医学院上学,但她觉得还是去护校更合适,时间短,经济负担不太重。现在已成为注册护士(RN)的K在疫情袭来时送来了关心和帮助。她建议女儿和儿子戴口罩,并开窗通气。
K所在医院是纽约州一流的综合性大医院。她在医疗手术科工作,专门护理住院新冠肺炎病人。通常有新冠症状的病人,特别是呼吸困难经过家庭医生授权同意后,先去医院的急救科,在那里接受检测取样,然后住进K护理的单间病房接受辅助治疗;约40%的病人要送到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检测结果要2-5天后才出来。无论结果如何,所有带症状的都被视为新冠病人,医护人员都用N95口罩等防护措施。K常常是连续多天值夜班,每晚13小时。不用看结果和CT扫描,她凭症状和病情恶化进展速度就能判断谁是阳性。从晚上接班到早上交班的13小时里,用掉10升氧气的几乎肯定就是新冠病人了。
K第一次护理新冠病人时,精神几乎崩溃。那是位年仅40岁的飞行员。大概由于频繁飞行,接触不同新冠病毒携带者,或是强烈的免疫反应,他病得特别严重,在ICU待了整整16天。年轻的病人问K,他是否还能活下来。K被震动得无言以对!在K她们的精心护理下,飞行员经过1个月的抗击,与死神擦肩而过,终于出院了。
从开始接受新冠病人以来,K的医院如今共有2位病人出院。这当中要经过多少人不懈的努力与付出啊!近来K感到医院的状况有所好转。医院用上了快速检测, 15分钟出结果,筛选新冠病人快多了。尽管ICU还是满满的,来急救科的病人似乎也少了些。她认为这是居家隔离,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起的作用。
像K这样在一线工作的年轻医务人员有很多很多。我们两位朋友的孩子们,也是我儿子女儿小时的玩伴儿,现在都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不顾自身安危,竭尽全力,努力把重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做父母的为他们担心,也为他们骄傲自豪!这些年轻人都是我们的英雄,希望和未来。
我一直难忘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巴科(Lawrence Bacow)在3月13日写给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们的一段话:“没人能预知接下来几个星期内我们将面临什么,但每个人都知道,新冠疫情(COVID-19)将考验我们的善良和慷慨,以及超越自我和自身利益的能力。我们的任务是,在这个我们不愿看到的日益复杂与纷乱的世界里,展示出我们最好的本质和行为。愿我们凭着智慧与风度前行。” 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流行病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参加的考试。相信这些年轻人,还有所有奋战在第一线的和必要工作者们,以及积极抗疫的人们正在交上他们最优秀的答卷。刚下夜班的K。脸和额头上的印子分别是戴N95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
后记
4月18日晚8点钟各大电视台及油管同时播放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演唱会“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一个世界团结在家)。” 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公益组织Global Citizens发起,由Lady Gaga担任总策划,众多著名歌手加盟的世界级演唱会。震撼人心的演唱会自始至终充满着爱心和正能量,是对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必要工作者们的衷心感谢,是给在和疫情搏斗的人们极大的鼓舞!演唱会向全球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讯息:团结起来,勇敢面对疫情,人类最终会战胜疫情。
纽约加油!美国加油!!全世界加油!!!【作者简介】胡兰,理科博士,哈佛博士后,首届中美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项目(CUSBEA)的研究生。现任美国兴纳生物技术公司总裁。曾研发出3个临床候选药并获多项专利。已完成二十多项重大商务拓展项目,包括首例美国公司授权转让给中国本土制药公司的项目。曾任长岛之声合唱团团长,现任理事长。
编辑:唐简
编发:唐简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据《纽约时报》报道,面对1.5亿美元的潜在亏损,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简称“大都会”)宣布解雇81名员工,此外,大都会原本希望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