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两件小事

陇南日报 2019-11-13 00:52 大字

赵永新

在美国工作20年没买房

两院院士郑哲敏是钱学森培养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他回忆说:“2009年9月7日是钱学森夫人蒋英女士的90岁生日,我到家里看望二老,蒋女士带我到钱学森的卧室去看他。他的精神、眼神都还可以,认出我来了,还询问起力学所的情况。”

在他看来,钱学森身上光辉的地方是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平常和他聊天的时候,他经常说起国内的情况。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

“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的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郑哲敏回忆道,“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都是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说,“他说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事在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来,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做什么事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也要做。”

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

“1955年钱学森历尽艰险回到北京,我去接他,他情绪很高,非常高兴!”郑哲敏回忆说。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找郑哲敏谈话,说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和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既不是搞管理的,也不是搞技术的,而是搞理论研究的。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就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郑哲敏说。他始终记得钱学森说的那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的。”

“钱学森凡事都站在国家的层面,没有私心,凡事只要为国家好,就去做。”钱学森的学生、中科院院士俞鸿儒说,“他在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的时候,在全国办了很多力学班,包括清华班、北大班、中科大班……他的观点是:全国谁搞得好,谁能干,就让谁干。”

新闻推荐

全球最老夫妇年龄合计211岁 将迎结婚80周年纪念日

据外媒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对夫妇年龄合计211岁,已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全球最老夫妇”。据报道,丈夫约翰·亨德森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