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反映美国“被追赶焦虑”
立此存照
特朗普政府在留学政策上的一系列发力,本质上是一种“七伤拳”式的科技锁国。既伤人,也伤己。
最近,麻省理工零录取中国学生的新闻在网络刷屏。根据MIT去年12月中旬公布的提前录取榜单,在来自全球的9600位申请者中,被提前录取的707名学生中,没有一人来自中国内地高中。
这则消息不够精确。麻省理工平均每年招收约2000名学生,提前录取的是能够凸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特殊才能和领袖人格特质的部分学生。三分之二的申请者走的还是正常招录的途径。事实上,已有中国内地学生被正常录取,并没有“全军覆没”。
留学政策转向透露“被追赶焦虑”
麻省理工零录取中国学生消息不够确切,但也折射出了近年来特朗普政府以保护国家技术安全为名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给中美高教、学术交流制造的困扰。
早在2017年12月白宫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就公开表示将限制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留学生签证;2018年6月,美国国务院宣布缩减攻读航空学、机器人学与先进制造领域等理工科中国留学生签证;一些中国专家学者的访美签证被吊销或加上了行政复审的程序;今年5月14日,又有几个共和党议员再次提案限制中国留学签证。
与此同时,一些妖魔化中国留学生的言论也应时而出。
政策风向转变、舆论造势的背后,表明美国在科技研发和人才竞争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焦虑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R&D人员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已达到20%,超过美国。
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被视为一个国家的关键竞争潜力。客观来看,美国在研发市场的主导地位仍很明显,在研发投入效率、研发人员密度、尖端科技的领先程度等方面,中国仍需追赶。但在零和游戏思维下,特朗普政府还是患上了“被追赶焦虑”,这是美国留学政策转向的内在原因。
用行政命令操纵高校自治并不容易
虽然特朗普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系统卡住留学名额,但要让美国高校完全配合,并改变招生政策并不容易。
一方面,美国大学自治传统受到宪法保护,即使是公立大学,政府除了增减财政拨款和校董提名权外,没有干预大学运营的权力,麻省理工这样的私立常春藤大学更是一个完全的自治机构。
强行用行政命令干预高校自治,甚至深入到招生这样的具体环节,有可能引发与宪政对撞的危机。所以,虽然不能排除有个别高校出于各种原因会收紧留学名额,但更多的高校不会随之起舞。
另一方面,招收国际学生既代表着美国高校引以为傲的多样性传统,又能换取服务顺差,收紧口袋等于砸自己的牌子,砸自己的饭碗。像STEM专业,研究生以上80%是国际学生,对于多数美国高校来说,也不可能缩减。
需正视美国“七伤拳”的负面效应
相较而言,欧洲英法等国的做法要开放得多。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内政大臣位置上时,因在移民、留学政策上态度强烈,曾有“留学生杀手”之称。
但从2016年以后,英国通过简化国际学生研究生签证申请流程,延长国际学生研究生课程签证时长,放宽了留学政策。
法国去年底启动了一项名叫《欢迎到法国》的计划,计划要求优先处理学生签证,简化相关程序,提高奖学金。
5月16日,在欧洲的科技盛会“VIVATECH”上,马克龙还罕见地公开批评了特朗普政府对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表明了不跟随美国的意向。
特朗普政府在留学政策上的一系列发力,本质上是一种“七伤拳”式的科技锁国。既伤人,也伤己。
其虽然不明智,但也不得不防。最好的防身方式不言自明:以更开放的态度提高教育科技水准,以更认真的态度疏通产学研之间的机制障碍。
而回到中国学生留美这件事情上看,家长也需要避免过于功利的进取方式。别再陷入“斯坦福招生骗局”,不要过度包装学生的资质贡献,为孩子输入正确的荣誉感。或者,把目光转向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他方向,寻找更开放包容的留学环境。这才是对美国留学歧视性政策最好的回应。
□徐立凡(专栏作家)
新闻推荐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6日发布移民制度改革方案,核心内容是保持“绿卡”发放数量不变,挤压家人团聚类“绿卡”份额,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