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等待,全球第二例“治愈”患者的出现,让人类更接近攻克艾滋病的终极目标 【国际随笔】从“柏林”到“伦敦”,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
3月6日,很多人的手机被一条医学新闻“刷屏”。
伦敦一名艾滋病患者,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3年后,可望成为全球第二例被“治愈”者。
尽管只是第二例,仍让大家欢欣不已。学界的普遍看法是,这次成功,让人类更接近治愈艾滋病的终极目标。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3月5日,研究人员在西雅图举行的医学会议上介绍了这一病例。此前一天,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络版。
应病人要求,治疗研究小组没有公开这名男性病人的姓名、年龄、国籍等详细信息,而把他称为“伦敦病人”。
治疗研究小组组长、伦敦大学学院的拉温德拉·格普塔教授介绍:“伦敦病人”2003年感染艾滋病病毒,2012年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同年晚些时候确诊霍奇金淋巴瘤。2016年,“伦敦病人”接受骨髓移植手术,术后16个月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随后自愿暂停药物治疗。
停药18个月至今,“伦敦病人”再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
“这项研究证明,治愈‘柏林病人’并非侥幸,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复制。”格普塔教授表示。
教授所说的“柏林病人”叫蒂莫西·布朗,是第一位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人。
2007年,美国人布朗在柏林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迄今体内没有再检测出艾滋病病毒。
遗憾的是,此后的10多年间,研究人员却未能再治愈其他患者。
2010年末,布朗决定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姓名。两年后的7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他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呼吁全世界科学家一起探寻艾滋病的最终治愈方法。
尽管新成果令人激动,但研究团队本身却足够清醒。
格普塔教授表示,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伦敦病人”的监测仍将继续,因为“现在还不能说他已经完全治愈”。
相关专家也认为,用类似方法治愈所有患者,仍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个过程昂贵、复杂、危险,“只有在极小一部分带有基因突变的人——大多数是北欧人后裔体内,才能找到完全匹配的供体。”
但这足以给人们更多的信心。
“找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是我们的终极梦想。”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尽管这一突破是复杂的,而且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它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巨大希望,表明我们可以用科学、疫苗或治疗方法来结束艾滋病。”
他同时强调,“这一消息也显示了我们离这一天还有多远,以及继续关注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绝对重要性。”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截至2017年,全球有约369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当年新增感染者180万人。同年,近1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
无论怎样,第二个可能成功的案例给全世界带来了希望。也许在不久,艾滋病将不再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绝症。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美国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4日首次声明,不会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希拉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