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孤独可能导致脑区发生变化

陇东报 2018-05-21 09:30 大字

17日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时间与社会隔绝会导致哺乳动物的脑区发生变化。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被“禁闭”2周的小鼠出现显著的行为变化,包括对陌生小鼠攻击性增强、有持续性的恐惧表现、对威胁性刺激更加敏感。

如果小鼠经历的是24小时这样短期的社会隔绝,不会出现显著的行为变化,长期隔绝才会导致上述变化。

研究显示,长期的社会隔绝会增强小鼠体内基因Tac2的表达,导致名为“神经激肽B”的物质在杏仁核和下丘脑等负责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脑区中蓄积。此前对果蝇的研究也显示,这个基因会让“孤独”的果蝇更具攻击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使用药物奥沙奈坦来阻断“神经激肽B”的功能,可让行为异常的小鼠恢复正常。

论文作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大卫·安德森说,奥沙奈坦原本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和躁郁症,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对人类安全,但治疗效果不佳,新研究有望让这种药物用于治疗因社会隔绝导致的精神异常。(新华社记者周舟)

新闻推荐

美国得州校园枪击案嫌犯受审 承认专杀不喜欢的同学

中新网5月20日消息,综合报道,美国得州一高中18日发生枪击事件,17岁的枪手冲进教室滥射,致10人死亡,另有10人受伤。另外,嫌犯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