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秘社”
当本杰明和凯默于1728年5月回到费城时,梅雷迪思父亲出资购买的印刷机已经送达。于是,本杰明与梅雷迪思立即辞职。他们在现在的市场大街139号租了一栋房子。为了削减房租成本,他们还把房子分租给托马斯·戈弗雷和他的妻子。戈弗雷是一个上釉工,同时也是一位年鉴作家和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对于本杰明与梅雷迪思自立门户的行为,凯默自然十分恼怒。当知道本杰明与梅雷迪思两个人打算针对安德鲁·布拉德福德《美洲水星报》发行一份新的报纸时,凯默抢先推出了一份周刊。
本杰明那时肯定非常忙碌,但是他还在继续自我反省。1727年秋,他组建了旨在完善自我、促进交流的“秘社”。“秘社”共有12位社员,每周五晚上聚会一次。创始社员不仅关注自身的现状,而且还关注自身的未来。除了休·梅雷迪思和租户托马斯·戈弗雷外,创始社员还包括其他两位印刷工、一位鞋匠、一位海关收税官、一位商店店员以及一位经济独立的绅士。所有社员都热爱文学和诗歌,也都渴望在生活中完善自我并造福他们的社群。那位店员名为威廉·科尔曼,他后来成了一名富有的商人,并且最终成为最高法院的法官。另外两位社员后来成了海关官员,而绅士罗伯特·格雷斯,他依靠继承的一口铁炉发家致富。科尔曼和格雷斯后来一直追随着“秘社”的灵魂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把“秘社”的形式和规则归功于他在波士顿成长期间的一个重要人物——科顿·马瑟牧师。这位牧师在每个教堂都建立了一个社区慈善协会。借鉴马瑟的设计,本杰明编写了一张表,列出了每次聚会时都会提出的24个问题。在“秘社”的聚会上,社员们会适时停止讨论,给自己的酒杯内续上酒水。这些问题实际上能够帮助他们有条理地进行对话。社员们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最近是否阅读了一些有意思的书籍?最近是否听说有人经商失败或者发展不错?是否有认识的人酗酒、生病,或发生事故?镇上是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外乡人?是否有值得帮助的年轻人深陷困境?此外,社员通常需要作诗、写文章,或者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大家提升自我的道德问题或建议。就像伦敦一样,费城里会所林立—这些会所的成员包括成功的商人、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甚至还包括粗俗的花花公子。但是,“秘社”存在的时间长于所有其他会;“秘社”的社员们都成了本杰明的朋友,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30年,直至本杰明第二次启程去伦敦。
在此期间,本杰明写了两篇文章,为他探索个人美德和公共美德打开了一扇窗。他撰写并印刷了他自己的墓志铭,这可能与他曾因胸膜炎而濒临死亡的经历有关。他的墓志铭非常优美,堪称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墓志铭。此外,本杰明还尝试系统地整理个人的信仰和崇拜。于是,他写了另一篇文章《论宗教的信条与行为》。与威廉·渥拉斯顿一样,本杰明认同“宇宙内存在一个至高无上、最完美的神,它是众神的创造者,也是众神之父”。富兰克林认为,掌控整个人类宇宙的至高神是一种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力量,但人类的身边确实存在一些低等的神祇。这些低等神祇在世间有万千化身,皆为全世界人们的崇拜对象。重要的是,这些低等神祇可以代表信徒向“唯一神”祈求庇佑。
富兰克林坚决拒绝接受基督教的大部分神秘教义,包括耶稣的神性。在他看来,耶稣、佛祖、穆罕默德和其他的宗教领袖不过是令人钦佩的榜样、导师,以及向上苍传达信徒祈愿的信使—仅此而已。
结合本杰明所处的动荡时代,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何不屑于教会宣扬的宗教。与现在不同,当时绝大多数国家的教会都拥有着非常大的政治权力,而大部分权力的受益者是神职人员,而非普通民众。富兰克林的家庭反对英格兰教会的权威,富兰克林本人也继承了这一家庭传统。他亲眼看见了伪善的清教徒在波士顿的种种残酷行径。他还发现,即使在宽容的费城,神职人员更加感兴趣的也是自身的地位是否巩固,而非信徒的灵魂是否得到救赎。当神父只是不断鼓吹公众虔诚的外在标志时,他的布道“似乎只是为了要我们成为长老会教徒,并不是为了要我们成为好市民”。因此,本杰明最终不再去当地的长老会教堂做礼拜。
下期关注:成功的秘诀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洛杉矶5月7日电(记者黄恒)美国RouteFifty网站日前发表文章警告,美国政府对华贸易政策会适得其反,严重影响美国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地方经济发展。 文章援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