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美国报业黄金时代的赞歌与挽歌
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多次在媒体上表示,他的这部作品,旨在比较两位美国总统的行事风格,即因“水门事件”下台的尼克松和现任总统特朗普。
《华盛顿邮报》海报
然而,电影并没有去还原令《华盛顿邮报》享誉全世界的“水门事件”台前幕后事,而把重点放在两条线上——华盛顿邮报公司上市以及如何去报道“美国历届政府对越作战评估报告”。
虽然片名叫做“邮报”,但影片更像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意在讲述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凯瑟琳·格雷厄姆——作为全美报业第一位“女掌门人”——如何在男权社会里崭露头角。
因饰演凯瑟琳·格雷厄姆,斯特里普第21次入围奥斯卡
对于不太关心美国新闻史,或不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时事的观众而言,《华盛顿邮报》的观影体验几乎可以说是昏昏欲睡。而美国《时代》周刊将该片列为2017年十大佳片,想来是作为传统媒体人,对于纸媒黄金时代的无限留恋使然。
影片里有许多地方可以让一线采编人员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或者说,虽然讲的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但却总能与现实重叠。
现实中的艾尔斯伯格,该肖像照拍摄于2016年
影片从美国国务院军事战略分析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向《纽约时报》泄露“美国历届政府对越作战评估报告”开始拍起。这一段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在那份评估报告里,清楚写明,美国历届政府都清楚知道,美国无法在对北越的战争中获胜,然而从艾森豪威尔政府开始,美国历届政府却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不断向南越进行军事援助,并扩大越南战争规模。为了不让更多的美国士兵白白送死,艾尔斯伯格决定向媒体公开这份报告。
艾尔斯伯格的这番行为,特别像是2013年美国国安局前雇员斯诺登向英国《卫报》泄露“棱镜门”秘密监视项目,此后斯诺登又一直与维基揭秘的创始人阿桑奇保持合作。而现年87岁的艾尔斯伯格多年来一直是维基揭秘网站的支持者。
看《华盛顿邮报》时,我想到了《无问西东》,北大学子吐槽这部为清华校庆拍摄的电影,过分美化清华在当年西南联大中的地位,而只字不提北大。同样的,时报人其实也可以吐槽电影夸大了邮报在揭露评估报告中的历史地位。
《华盛顿邮报》剧照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华盛顿邮报》时任总编辑本·布莱德利敏感地注意到《纽约时报》老牌调查记者尼尔·谢汉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稿了,布莱德利判断谢汉正在弄个大稿子。当时华盛顿政治圈的大事是尼克松总统的女儿特莉西亚出嫁,然而与邮报关系交恶的尼克松并没有将该报列在邀请名单上。
等邮报好不容易搞到了特莉西亚的结婚照,布莱德利看到了《纽约时报》上刊登的独家新闻——美国政府早就知道赢不了越南战争。这使得原本就已高涨的全美反战情绪火上浇油。而尼克松政府立即上诉法庭,要求法院给予后者短期禁令,禁止报导评估报道相关内容。
对于媒体人来说,心有戚戚然的地方,就在于这“第二落点”。布莱德利要求编辑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报告搞到手,他将之比喻为一场球赛,时报暂时领先,而邮报却必须拿下比赛。毕竟,这事儿是华盛顿政治圈新闻,《华盛顿邮报》自然认为自己是主场作战。
最终,艾尔斯伯格也把相同的报告影印件给了《华盛顿邮报》编辑部。然而是否应该报道,邮报编辑部与董事会和法务部产生严重分歧。
董事会和法务部反对的理由在于,邮报与时报的报道来自同一信源,根据判例法,禁令同样对邮报有效,而如果执意报道,将很有可能让邮报关门。
而以布莱德利为代表的编辑部认为,如果以后公众知道邮报掌握资料,却退缩了不敢报道,那么报纸的公信力何在?
于是,到底该不该报道,成为影片一大悬念,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角色在挣扎着、犹豫着。
凯瑟琳·格雷厄姆,该照摄于1970年代
历史上的凯瑟琳·格雷厄姆(生于1917年,卒于2001年),原名凯瑟琳·迈耶,其父尤金·迈耶是金融家,当过美联储主席,他于1933年买下了濒临破产的《华盛顿邮报》,在老迈耶的掌舵下,邮报成为吸引华盛顿特区高端人士的精英报纸。请注意,当时这份报纸还只能算是地区报,而不是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报。
凯瑟琳在1946年嫁给了菲利普·格雷厄姆,从此冠以夫姓,所以后来所谓《华盛顿邮报》是格雷厄姆家族产业,就源自那次联姻。
虽然影片中的故事时间点集中在1971年,但凯瑟琳丈夫自杀是在1963年,在此之前格雷厄姆家族已买下了《新闻周刊》。在菲利普死后,凯瑟琳成为邮报董事长,电影中一条主线便是其如何让邮报成功IPO。
凯瑟琳在是否报道这一事件上的情绪波动,不止因为自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也在于她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私交良好。
回到本文开头提及的导演要旨,即以前朝之事影射本朝,虽然电影里讲的是尼克松时代的往事,却处处透着对特朗普的讽刺。
尼克松的镜头开头和结尾出现两次,均以同样方式处理
在电影中,始终没有给饰演尼克松的库尔逊·多贝尔一个正面镜头,在阴暗的光线下,人们看到尼克松正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用电话的方式发号施令。他要求手下摆平事情,要求不让任何一名《华盛顿邮报》记者踏入白宫一步,这很像是去年美国白宫新闻例会将CNN等媒体记者挡在门外的闹剧一样。
影片结尾以“水门事件”的东窗事发之际戛然而止
而尼克松千方百计阻挠评估报告的报道,也很像是特朗普在“通俄门”事件中的态度。影片结尾,门卫发现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水门大厦的办公室遭到非法闯入,同样也是一个隐喻。去年以来,随着“通俄门”愈演愈烈,被特朗普称为“假新闻”的媒体们一直做一个话题——特朗普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尼克松。
斯皮尔伯格(中)在给汤姆·汉克斯(左)说戏,两人均未入围第90届奥斯卡提名名单
跳出电影看,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斯特里普给特朗普下的“眼药”。去年奥斯卡颁奖礼上,斯特里普的发言激怒了特朗普,后者怒而发推说,斯特里普是被过誉的女演员。
《华盛顿邮报》不如《聚焦》,但却还原了前互联网时代的纸媒工作状态,就连印刷车间都拍得那么的美。
然而现实是,2013年华盛顿邮报集团将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报纸发行业务,作价2.5亿美元,出售给亚马逊集团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格雷厄姆家族黯然退场,此前,该家族还以1美元出售《新闻周刊》。
这种伤感和别离,恰是杜甫诗中“忆昔开元全盛日”的感伤。纸媒的黄金时代从此成追忆了,然而事件千变万化,媒体人追求真相的初心不变。
但我的同事对这部电影只有一个评价:原来仅凭黑材料就可以做新闻,都不用去核实的。
新闻推荐
“我们不能再说“MakeAmericaGreat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因为我已经这么做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0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晚在宾夕法尼亚州为共和党代表萨科尼助选时宣布,2020年竞选口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