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版“石油战”真的会开打吗

齐鲁晚报 2018-03-05 16:01 大字

对于美国将重新成为世界头号产油国的消息,最为紧张的当然是俄罗斯。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沙特国王萨勒曼。基辛格曾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那么,当今世界石油生产究竟哪家最强?是沙特,还是俄罗斯?国际能源署最新公布的一则消息称,最迟到2019年,美国将重新成为世界头号产油国。这则消息公布后,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异乎寻常的紧张情绪:因为这绝不仅仅意味着山姆大叔将多挣点卖油的钱,还似乎暗示了美国将启动那个特朗普上台之初就被人热议的杀手锏——“石油战”。美国真的会打一场“石油战”吗?若真打,它又将剑指何方呢?

本报记者王昱

曾经坑过苏联一次

“美国即便不是在今年,明年也将会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而美国繁荣的页岩油生产将继续影响全球市场。”当地时间2月27日,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在东京表示。

比罗尔的上述言论是有数据支撑的。美国能源信息署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美国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桶/日,已经超过了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的产油量。预计到2018年结束时,美国石油产量将超越1100万桶/日,而俄罗斯目前的石油产量略低于1100万桶/日,俄罗斯很可能将在年内失去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的交椅。

美国石油产量急速提升的原因无疑与特朗普近期开始实施的所谓“第一能源战略”有关。今年1月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解除奥巴马任内对大陆架石油开采的禁令,允许私人公司在几乎所有美国水域进行新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气钻探活动。这项计划将赋予能源行业在外大陆架大部分区域进行钻探的广泛权利。此外,2019年至2024年,美国将向私人公司提供47个沿海石油开发区。

对于美国的这些新政,最为紧张的当然是俄罗斯。1月中旬,俄罗斯《独立报》以“特朗普正在给普京准备石油炸弹”为题,对特朗普的新能源战略做了长篇报道,报道援引俄工程师联盟第一副主席安德里耶夫斯基的话表示:“美国有实现能源统治梦想的一切工具,他们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挤压俄罗斯,甚至摧毁它。”

俄罗斯人的紧张并非空穴来风,在历史上,美国确实曾用“石油武器”结结实实地坑过他们一回。

美国失去头号产油国的宝座是在1975年,取而代之者正是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当时,苏联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和食品进口国。石油价格高涨带来的外汇红利,帮助苏联解决了困扰其多年的食品和轻工业产品不足问题,也刺激了苏联在与美国对抗时采取攻势。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则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彼此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当时美国新上台的里根政府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平衡关系,并下决心打破它。1985年,里根总统派出特使出访沙特,以保障沙特王室统治为条件,换取了沙特提高石油产量的承诺。沙特于当年宣布退出欧佩克的价格协议,开始以日均900万桶的速度生产石油,世界石油价格应声从每桶29-30美元下跌至每桶12-15美元。苏联的贸易平衡因此被打破,到1991年年底,苏联黄金储备只有240吨,已经不够购买第二年的进口粮食。危机迅速从食品领域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最终助推了苏联的解体。美国对苏的“石油战”至此大获全胜。

时隔近30年,美国此轮的石油增产,是否想故伎重施呢?毫无疑问,在由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此轮崛起中,石油出口创收充当了顶梁柱的作用。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油价低迷之后,俄罗斯好不容易与欧佩克达成了默契,正在着手限产恢复油价,美国此时宣布增产无疑将会对俄造成沉重打击。因此,说特朗普正在给普京准备“石油炸弹”,似乎并不为过。

然而,如果你仅停留于此,无疑把问题想简单了。

美国正重拾“能源独立”

如前所述,眼下世界的能源格局,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上世纪80年代对苏联执行的“石油战”所奠定的。这场“石油战”助推苏联解体,并造就了沙特等一批富裕而保守的中东石油富国,但同时也让美国自身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美国丧失了此前延续百年、并引以为傲的一大特征:能源独立。

在历史上,美国不仅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输出国,也是最大的能源输出国。自1859年人类第一口油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通后的100多年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在一战时,美国为协约国提供的石油占到了总用量的80%以上。到了二战中,美国为其盟友(除苏联外)提供的石油更是超过总用量的90%。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马里奥特所指出的:“能源独立和出口让美国在两次大战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政治回旋余地,使它能在想要中立时中立,想要参战时参战,甚至以此为武器威胁他国,而无需担心旧大陆的格局变动会影响本国的工业。”

然而,这张曾令美国游刃有余的牌,因为里根对苏联的“石油战”而彻底丧失了。其实,二战后中东油田大开发,美国本土石油产业就开始相形见绌,而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石油危机和里根为拖垮苏联而展开的“石油战”,更让石油产业雪上加霜:过低的油价不仅让苏联石油工业瘫痪,也令美国本土石油工业丧失了发展的积极性。其结果是,世界石油的生产重心被彻底搬到了中东,而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能源安全,不得不深度介入到中东事务当中去。

一个看似偶然实则耐人寻味的巧合是,自里根总统之后,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主动或被迫用兵于中东。而他们的动机,可以用一句流传甚广的玩笑话来总结:总统爱好和平,反对在中东打仗——除非为了石油。

事实上,即便从经济上看,美国为石油而深度介入中东事务也是不划算的。特朗普上台前就曾批评说:美国在中东花了大价钱维持当地治安,但最终得利的却是很多外国石油公司。而特朗普当时开出的药方正是“能源自主”,即重振美国石油产业,摆脱向中东“乞讨石油”的窘境。眼下的特朗普正在“说到做到”,而美国方兴未艾的“页岩革命”无疑给了他执行该战略的资本。

如果美国成功重登全球最大产油国的宝座,那么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将是深刻的——自身能源供应获得保证的美国,很可能不再热心维持中东稳定,甚至会乐于煽风点火以激化区域矛盾;而对于能源的迫切需求,又将迫使欧亚各主要国家顶替美国,去支付中东高昂的稳定成本。这对欧亚各国包括中国来说,将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以此观之,特朗普重振美国石油产业,恐怕不是一场简单的“石油战”,也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国家,而是美国自身的一次“战略归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国际政局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世界的能源格局也许要变天,中国需要提前做好“天冷加衣”的准备。

新闻推荐

美国19岁大学生枪杀父母事发中密歇根大学案发次日枪手落网

3月2日,在美国密歇根州芒特普莱森特市,执法人员搜寻在逃的行凶者。新华社发继2月1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帕克兰一所高中发生枪击案导致17人死亡之后刚刚过去半个多月,美国再次发生枪击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