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启任内首次亚太之行 中美加强合作是主旋律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柳丝)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开启任内首次亚太之行,为期12天,其中,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经贸和朝核问题成重点
从时长来看,这是本世纪以来美国总统对亚洲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次,凸显美国对亚洲的重视;从白宫公布的关注话题来说,经贸和朝核问题成为此行重点;从美国国内舆论来讲,对中国的访问是焦点。
无论在官方通电话中还是在个人推特上,特朗普都表达了对此次访华“加强美中合作”的希望,并说“美国人民都在热议我即将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中方也表达了对共同推动取得重要成果、“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的期待。
当然不能否认,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不到10个月,对华政策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框架。一些人总是有意放大这一不确定性,刻意突出中美在包括经贸、地区热点等问题上的分歧。但是,正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新任主席约翰·艾伦日前在北京所说,“那些认为中美之间有很大认知差异的,或者认为中美会冲突的,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现在的中美关系”。
自特朗普就职以来,中美高层保持频繁互动,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已经建立并成功进行了首轮对话,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合作也取得新进展,在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中美关系保持了它自建交以来的历史惯性,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虽然存在相互竞争、战略博弈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享有相互借重、利益融合的一面,而且变得更有韧性。
特朗普9月宣布了“美国第一”的“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政策,被认为是其政府总体外交框架的形成,简言之三点,即淡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调美国利益,并以结果为导向。这一大的外交政策框架投射在对华政策上,则表现出“交易型”和“结果导向”的方式。
布鲁金斯学会8月公布的一份特朗普政府中美关系半年报告认为,特朗普执政半年中,对华主要聚焦在两个问题:贸易问题和朝核问题。报告指出,“结果导向”在其中体现明显,一是平衡中美贸易赤字,二是在朝核问题上对中国的需求。
无独有偶。根据白宫吹风会,单就此次亚太之行来说,特朗普也是聚焦经贸和朝核这两大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盘古智库秘书长王栋说,在这两个问题上,中美相互依存的经贸关系以及双方在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上都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迫切的合作需求。
在这两个问题上,一方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016年中美贸易、投资给美国创造的就业岗位过百万个,尤其是对于特朗普政府提出的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美优势互补明显;另一方面,美国希望并需要中国发挥大国作用,在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热点问题,以及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协调合作。
中美合作则共赢,也推动世界多赢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不止一次表示,要发展未来50年的中美关系。就连极保守的、一度对华持强硬立场的特朗普前“军师”班农,也已经转变态度,强调中美合作,并称中美可以找到解决朝核问题的办法。这些都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希望着眼长远、维护大局、加强合作的主基调。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最富战略性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走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日益重要。刚刚卸任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的斯特普·塔尔博特指出,中美之间必须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领导力、创新和信任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今后中美会在很多领域开展工作,若中美不合作,那中美很难在太平洋上有所发挥。”
艾伦则将“合作”列为中美第一个关键词。他说,美国与中国应该寻求一切机会合作,而且方法有很多,从气候变化到发展、到脱贫等方面。
塔尔博特还说,在全球治理方面,“中美如果不合作,全球治理就少了希望”,而只有双方合作,才能推动完善全球治理。
不仅如此,同样不能忽略的是,看待美国对华政策,还需要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超越两国政府关系或高层关系,超越经济合作。无论是美国国会、商界、文化界还是民间,都在从不同维度和领域塑造着对华政策。
中美虽然已经交往了近40年,但中美关系仍需要很长的学习曲线。合作是唯一道路和选择,合作的习惯也需要双方共同培养,不仅达到中美共赢,也推动世界多赢。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洛杉矶11月1日电(记者黄恒郭爽)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郊区一家沃尔玛超市内1日晚发生枪击事件,警方证实已致3人死亡。当地国土安全部门官员已向媒体确认,此事目前与任何已知的恐怖主义行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