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人群正在全球崛起他们被称为“斜杠青年”
□江丹
什么是斜杠青年?
2007年,《纽约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玛希·埃尔博尔写了一本《多重职业:让工作和生活获得双重成功的新模式》。埃尔博尔在书里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斜杠青年”,她发现,在纽约很多人都拥有不止一种身份,他们在介绍自己是做什么的时,会使用“斜杠”来区分不同的身份,比如一位叫丹·米尔斯坦的人,他的身份是“计算机程序员/戏剧导演”,再比如一个叫罗伯特·蔡尔姿的人,他的身份是“心理治疗师/小提琴制作人”,包括埃尔博尔自己也是一位“斜杠青年”,她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也是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的副总裁。
这样的“斜杠青年”是不是听起来很炫,但是想做一名合格的“斜杠青年”却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你只是喜欢画画,如果你只是喜欢时尚,那你还不是“斜杠青年”,将这些“喜欢”当成一份能够给自己增加财务的事业,才算是加入了“斜杠青年”的队伍。
2017年,“斜杠青年”早已经冲出纽约,在全世界崛起。多重身份的中国探索者Susan Kuang就出了一本书《斜杠青年》,系统介绍这个全球流行的职业新趋势。
Susan Kuang说,她初中以来的最突出的个人优势就是英语好。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企业英语培训师,之后则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念书。从互联网公司辞职,准备做一名“斜杠青年”时,她的第一个项目正是跟英语有关,做线上英语培训。
尽管“斜杠青年”的概念很潮,但有时候也会被怼。有一次,Susan Kuang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这个朋友就介绍她认识了另一个新朋友。新朋友问她是做什么的,她很自豪地说自己是“斜杠青年”,并特地解释了它的意思。结果,新朋友非常认真地和她说:“一个人只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因为我们无法同时把很多事情做好。”Susan Kuang无语,微笑礼貌地点头,然后默默走开。
在“斜杠青年”看来,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的人就是思维固化,格局有限,不敢尝试新可能。“斜杠青年”似乎不太认可坚持的意义,他们更想使用另一个词来代替:试错。“斜杠青年”认为,坚持只对简单目标有意义,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目标,坚持不仅不会帮助他们获得想要的结果,有时候甚至还会让他们错失很多机会。在如今这个极其复杂又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最好的发展策略不是坚持,而是试错,也就是说,事情对还是不对,做了才知道,对了就继续,不对就重新调整。
对于有“坚持”恐惧症的懒人来说,“斜杠青年”的这一观点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但“斜杠青年”可没有提倡放弃,拒绝坚持。依照当下颇受追捧的一些“斜杠青年”养成记,大家不应该被“坚持”绑架,要放弃“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的观念,“用更理性的方式去审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事实为依据和指导,及时调整行为,通过不断试错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事实是,在这个概念之前,便有这样一群人。在人力资源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做“T型人才”,一横代表涉猎广泛,一竖则意指某个领域的专业精通。
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曾是优秀的“斜杠青年”。那时候,他们要面对凶险而复杂的生存环境,必须练就全面的生存技能,狩得了猎,打得了鱼,盖得了房子,还要就地取材打(各种生产工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斜杠人生不仅仅惠及自己,还开启了人类文明。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9月19日电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19日证实,一名中国女性公民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处公寓内被害,警方正在通缉嫌疑人。据亚特兰大当地媒体报道,被害女性姓李,28岁,是佐治亚理工大学毕业生。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