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习惯
我是一个蛮喜欢阅读的人,从小就开始读书,后来有幸进了北京大学,大学四年整个宿舍基本上比的就是谁读了什么书,很少会去比谁找了什么女朋友,因为当时反正也找不着。
非常庆幸我在做公司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我读到好书会不自觉写书评,写完书评就会发到我自己的自媒体上,还有新东方的媒体上面,让更多人分享我的读书感悟。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年翻阅一百多本书,认真读的书达到十几本到二十本。读书量还是蛮大的,非常杂,主要依据两条线。
一条线是所谓无用的书籍,归入精神享受类的书籍,不是指导你的日常生活,不是菜谱,也不是告诉你一个工具如何使用,也不是告诉你这个企业是如何管的,这种书籍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因为我是北大文科出身,喜欢读历史、哲学、文化之类的书,包括现在年轻人的网络小说、网络诗歌散文,也都是我阅读的方向。
第二条线是有用的书,对我来说有用的书,某种意义上是能够指导我把教育行业和产业做得更好的书。这一类书包括科技类的作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哪个行业都不能离开科技。从李彦宏的《智能革命》到吴军的《智能时代》、李开复的《人工智能》都是我阅读的书籍,包括现代企业管理、能源管理、领导力等书籍。
我的阅读习惯有三个方面——
第一,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比如在家里坐在非常舒服的沙发上,泡着绿茶或者红茶,我就会读纸质书籍。所谓的书香,必须有书的油墨香味才有这种感觉。我家里的纸质书籍有一万多本,每个月以30~50本的速度在增加,每年购买新书的速度是500本左右,再加上出版社给我寄的书就更多了。
第二,读电子书,24小时不离身,我已购买的有3000多本电子书。我是一个总是在路上的人,每年坐飞机180多次,再加上坐火车、堵车,我一般有一到两本纸质书放到箱子里面。300页左右的书我大概用五到六小时比较认真就能够读完。如果出两天差我就会带电子书。其实电子书和纸质书从来不是一种互斥关系、矛盾关系,我觉得这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还要读碎片文章。微信群中所读到的一些文章观点其实在书籍中是读不到的,尽管这些观点的表达有时候碎片化,只是一带而过,但是有时对我们的思想和思考能带来冲击性的影响。我的微信里收藏了将近一万篇文章,大多是我从标题上感到这篇文章值得去读,没时间读就先收藏,我用所有现代化的工具来为自己弥补知识做准备。
行走是另外一种阅读。每年我带着书到全世界旅游的时间也还是不少的。比如今年我走了柬埔寨,我在去柬埔寨以前把各种有关柬埔寨历史——吴哥王国、红色高棉政权的书籍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再去这个国家旅游时,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吴哥古迹普通的旅行者,还会进入它的历史中间,会进入它的现实中,体会老百姓的生活。
我把读无用的书和旅游当成是我的土壤,把读有用的书当作我的肥料,让我这棵树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蓬勃生长。读书有没有用不重要,因为我们读书了,我们与众不同。
——摘自《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金边12月25日电(记者毛鹏飞)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25日发布公告,提醒在柬中国公民防范电信诈骗。公告说,近日,多名在柬中国公民向使馆反映遭受不法分子电话诈骗。不法分子自称使领馆工作人员,以“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