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

铜陵日报 2019-11-21 10:18 大字

□周祖斌

张总是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的老板,他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市场份额占到75%以上,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年薪三四十万元。张总的企业这几年招录了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希望好好培养让他们早日成才,然而这些大学生大都工作不到一两年,刚熟悉点门道却又跳槽了。

张总说,培养一名技术骨干一般需要8~10年时间,大学生文化程度高,但起码也要学习实践4~5年才行。然而现在年轻人普遍缺乏坚持不懈的品质,他们恨不得“一步登天”。

当下流行一种“30岁不成功就没希望”的观点,年轻人急于成功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烈。但成功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风雨无阻,连续十年。葛拉威尔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不论任何行业,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镭的研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列文虎克60年如一日磨镜子,最终发明精细显微镜;曹雪芹劳累终身,一本《红楼梦》写尽人生百态、世态炎凉;郞朗3岁开始练琴,不知弹了多少个一万小时,才成为钢琴王子;至今已经出版298部著作的林清玄,自17岁开始起每日坚持写3000字,一直笔耕不辍;徐悲鸿一生画马;齐白石专注画虾……他们,在常人眼里是天才,但却都是投入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赢得成功的。

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不仅要看能否受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不管是谁,要想干成一件事,最忌讳的是半途而废,最需要的是坚定不移;最害怕的是一曝十寒,最需要的是坚持不懈;最担心的是遇难而退,最需要的是坚韧不拔。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心存急功近利之思想、心浮气躁之情绪、心烦意乱之焦虑。对自己,恨不得“一举成名”;对事业,恨不得“一步登天”;对金钱,恨不得“一夜暴富”。其实,作为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讲,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金石可镂的追求、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心无旁骛的境界。

坚持不懈做一件事的人,就算当下还没有取得成功,那也一定是正在奔向成功的路上。

新闻推荐

【生活百科】遗忘,可能是大脑的主动选择

陈曦大约10年前,主流观点认为遗忘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未使用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但是后来一些动物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