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芯”的逆袭之路

玉林日报 2018-05-08 10:42 大字

以三星电子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让业界关注。前不久公布的企业财报显示,2017年三星电子已占据世界半导体芯片市场14.6%的份额,一举夺下英特尔把持25年的市场“老大”地位,而40多年前韩国的芯片产业还几乎是空白。

从白手起家到独占鳌头,“韩国芯”成长的故事很励志。专家们表示,三星的成功与韩国财团制下的强大财力和全面产业布局有着密切关系,而“中国芯”的发展也可从中获得丰富启示。

三星芯片产业发端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尽管三星从技术含量较低的家电起家,但创始人李秉喆意识到芯片是影响家电性能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投巨资研发芯片。1974年,三星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50%股份,标志着它正式进军这一产业。

20世纪80年代,韩国半导体业开始跨越式发展。三星电子从1983年开发存储器到1989年研发成功16M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仅用6年就发展了5代技术。1994年,三星首先发布全球首块256M DRAM,超越日本。目前,三星已拥有各类半导体芯片设计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其存储芯片已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

三星的芯片从零开始迅速崛起

首先,历任企业领导层的坚定信心和多年投资,为产业发展持续“输血”。韩国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程专业教授宋容浩说,韩国半导体产业收获的是“20多年前播种后结出的果实”。从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以战略性眼光决定发展半导体芯片产业开始,再到后任会长李健熙的坚持,在家族式大财团模式下,无论全球市场如何波动,企业政策一直保持了连续性。

中国半导体行业著名专家、之江实验室芯片中心高级顾问李序武博士说,三星成功的核心是对研发投入的果断和持续性,即便业绩亏损也能顶住压力坚持。芯片市场有周期,“中国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到底、不惧暂时亏损才能成功。

其次,对人才高度重视,厚植了产业发展的“土壤”。三星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并配置相同生产设备,高薪雇用当地人才培训本土工程师,经培训的工程师再回本部工作。现在,三星已建成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三星综合技术院(SAIT),派遣优秀人才出国,也引入海外人才。

“中国芯”可从三个渠道培养人才

李序武说,三星和成均馆大学的合作为芯片产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中国芯”要发展,人才缺口极大。他建议通过三个渠道培养:主渠道是高校培养,特别是大力培养系统芯片所需的交叉学科人才;从海外引进核心人才,芯片企业可效仿三星在海外设立实验室招贤纳士;还有就是企业的电子工程师经过培训转轨为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

第三,政府大力支持和校企合作模式,优化了产业持续发展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集成电路制造,将芯片列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提供强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政府的吸引下,曾在欧美国家留学的韩国学子陆续回国,三星借此招聘百余名人才,正式建厂并量产。

1999年,韩国教育部为建设研究型高校发起“BK21”计划,对580所大学或研究所进行专项支持,并将大学能否和企业有机结合纳入核心评价指标。韩国大学由此掀起半导体专业热,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芯”的崛起也得益于美、日、欧芯片企业逐步退出存储芯片市场,三星抓住了机遇“换道超车”。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委员柳世恩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比起三星占主导的存储芯片,自动驾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对系统芯片的需求会大大增加,韩国尚未在该领域占据主导权,这对“中国芯”同样是一个“换道超车”的机遇。

(据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新闻推荐

韩总统府回应“金特会”选址板门店传闻:尚未接到美方通知

金正恩、文在寅和特朗普。资料图环球网消息,朝美首脑会谈的具体地点,一直“众说纷纭”。此前有消息称,朝美首脑可能会在朝韩边境的板门店举行会谈。对此,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官员5月4日表示,尚未从美方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