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家中究竟 潜伏了多少“小间谍”?——“黑入”智能家居设备 盗卖个人隐私黑灰产业起底

兰州晨报 2017-11-17 02:57 大字

家中“小间谍” 新华社漫画

近日,韩国某品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被曝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远程操控其在用户家中自由行动,窥探个人隐私。

智能家居设备在给我们带来更舒适生活体验的同时,其安全性一直令人担忧。记者调查后,为你挖出潜伏在我们身边、有可能被人利用的“小间谍”。

1 细思极恐!家里的这些设备可能成为“间谍”

在实验室中,工程师们正在演示“破解”家用摄像头和智能门锁。经过在电脑上的一系列操作,摄像头被成功“黑入”,其所拍摄的画面实时传回工程师的电脑中。

在另一个实验中,工程师利用手机的NFC功能(无需接触即可实现互联互通的通讯技术),拿预设好的手机轻刷一下门卡,匹配信息便存储到手机中,再用手机对着门锁一刷,锁就打开了。

360信息安全部云安全团队负责人王阳东介绍说,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家用摄像头、智能网关、带摄像头的扫地机器人、智能电视、游戏主机等设备容易变成“耳目类”间谍,在被远程入侵后容易泄露用户家中的隐私画面,还可能造成包括银行卡密码、社交软件账户等信息泄露;具有一定功能的智能电饭煲、微波炉等则有可能成为“攻击类”间谍,在被远程控制后可能造成火灾等破坏性事故;而当下逐步普及的智能门锁等安防设备,则有可能沦为“策应类”间谍,为上门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法分子“打开方便之门”。

2 扎心追问!智能设备如何沦为犯罪助手

记者曾于今年9月浏览百度贴吧、腾讯QQ群等网络社交空间,发现多个贴吧、群组存在倒卖被破解的智能家居设备账号密码的行为。记者11月再次核查时发现,不少贴吧、群组仍存在活跃行为,甚至有一些贴吧公然兜售破解有关智能家居设备的教程。

在一个名为“家庭摄像头”的QQ群中,群主和管理员不定期贴出被破解的家用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为了躲避执法部门的侦查,其成员使用“闪照”功能展示用户隐私画面,该画面必须使用手机QQ查看,在查看时无法截屏,且查看后自动销毁。

因为智能家居设备破解难度低、用户使用率高、隐私信息集中,“黑入”智能家居设备盗卖个人隐私渐成“产业”。从已经侦破的相关案件来看,破解、搜集、兜售这一系列不法行为往往由一个人完成,在通过QQ群、百度贴吧等渠道将售卖信息发布后,来自各地的买家就会主动与之联系,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极低。

3 敲黑板!安全性是智能家居设备生命线

针对当前智能家居设备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智能家居设备制造业应尽快设立行业标准,有关部门的监管也亟待上线。

王阳东建议,应在智能家居设备的设计阶段即将安全性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纳入,产品研发也应遵循代码安全开发规范进行。

国内某知名家电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应尽快出台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规范,进一步加强对市面上在售产品的安全性测试,探索建立企业隐私保护的信用机制。

据新华社福州11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首尔渐推公共区域全面禁烟

韩国首都首尔市政府有意在所有公共区域彻底禁止吸烟,实际推进却面临“公共区域”概念无法准确界定的难题,于是规划增加禁烟区,逐步接近禁烟目标。首尔市议会先前通过法令,力求公共区域全面禁烟。彻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