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价格信号 打工人职业规划“避坑”须知
价格是市场最重要的机制,按理说,能力、职位和薪资有一个对应的关系,但能力很难短期评估,职位可能跟实际工作内容严重不符,唯一可靠的信号,只有钱。一旦这个信号被误解或被扭曲,职业生涯就容易遇到坑。
100万年薪加期权,为什么有人不感兴趣?一位猎头讲过一个故事:一家民营拟上市公司招财务总监,开价100万年薪加期权。一般的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也就是年薪50万左右,转眼就薪水翻番,还有期权,看上去很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很多目标人选从一开始就拒绝了这个机会。
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的薪水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公司也不傻,花这个价钱请人,又是拟上市企业,最大的可能是公司之前的财务管理混乱,要啥啥没有,如果公司打算在一年内上市,此时有能力完成“补课”的财务总监,100万再加期权,就很合理了。
问题在于,上市这种一次性的工作完成之后,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也建立起来了,合规的流程也有了,跟投行、审计沟通的经验也有了,你又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你就不值100万了。由于薪资是刚性的,公司也不可能把薪水降下来,结果就是想各种理由把你逼走,最后大家都不开心。
唯有薪资说明一切
职场中,一切都可以撒谎,一切都能包装,唯有薪资是真实的。找工作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常常会扭曲价格,比如职场上的一个常见现象:新来的员工比老员工薪水高,能力级别却都一样。
比你更冤的是用人单位,新来的员工比老员工薪水高,这个错误的价格信号,本质上是跳槽的风险造成的。所有的职场中人,都面临着两个选择:
选择一:留在本公司;
选择二:跳槽到新公司。
跳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薪水是必要条件,理论上说,只要新公司开的薪水比老公司高,你就可以跳槽了,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你对现在的公司薪资、同事关系、领导关系、公司发展潜力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新的公司,除了谈下的薪资,其他一概不知,它们会比你现在的公司好吗?不知道,那怎么办呢?
有一个词叫“风险补偿”,就是想招你的公司为了让你放心,对跳槽的风险给出的额外补偿。一个能力职级跟你差不多的新同事,薪水多出的那部分,就是风险补偿。事实上,比你更冤的是用人单位,多花钱是小事,每一家公司都有薪酬体系,虽然薪资都是保密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长了都会泄露,引发员工的“不公平感”。但用人单位如果不支付这个“风险补偿”,就很难招到合适的人。
所以公司文化很注重公平的公司,更倾向于内部选拔;那些业内知名的公司,因为风险更透明,也不需要支付或只要支付很少的“风险补偿”。
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的价格扭曲都不会持续太久,有了“风险补偿”的新人,第二年加薪的机会和幅度就比老员工少了,因为“风险补偿”是对不确定的补偿,你都呆了一年了,如果没有风险,那一部分“风险补偿”就变成提前给你支付的加薪,如果风险从概率变成现实,那你就该跳槽,而不是加薪了。
认清虚假价格信号
高薪人人想要,但高薪是怎么来的呢?很多人认为,能力到了,自然就能找到高薪,这是价值决定价格的思想。不过,价格不但体现了价值,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上,中低薪资的劳动力,因为供应与需求量都很大,价值(即能力)的决定性影响更大,但到了高薪市场,供应与需求量都很小,结构性的波动非常大,高薪与能力的关系相对没那么大。
以企业高管的薪资为例,其决定性的因素并非管理能力,而是之前的履历中有没有服务过类似规模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相同职位。
在经济上行期,大企业数量的增速必然快于有大企业高管经验的应聘者的供给增速(后者需要时间积累),企业不得不支付高薪找人。就算该高管把企业弄得亏损倒闭,屁股拍拍到了下一家,照样拿高薪。
但在经济下行期,大企业数量缩减,高管却越来越多,供需瞬间逆转,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管,他们对应的用人需求场景却非常之窄,有时一不小心失业了,可能连以前三分之一年薪的工作都找不到,一下子生活“陷入困境”。
这种故事常常让读者觉得矫情,无非就是降低生活标准,怎么就“活不下去”了呢?
这就是“价格信号”的作用,我们买什么房、开什么车、上什么餐厅,都是受收入这个“价格信号”的指挥。
价格信号并不完全代表能力,但“价格信号”对生活的影响极大,房子、车子、位子、票子都建立在这脆弱如沙的供求关系之上,人生的危机便随时可能降临。
新闻推荐
周一,沪深两市双双高开,开盘后在证券等权重股的带领下连续上冲,盘中强势突破3700点,时隔近三个月再次收复此点位。不过好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