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和格力成败不必过早定论
■ 刘柯
新东方和格力本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行业,但最近都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新东方因为政策原因需要转型,捐献了课桌课椅,被人认为是作秀,俞敏洪直播卖货也被认为是简单的模仿秀;格力一波三折纳入银隆被认为是赶了锂电池的“末班车”,重金收购盾安环境被认为是无奈的多元化突围。
为什么这两个曾经的明星企业遭遇如此境遇?其实这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了中国企业发展史的几个缩影,为什么要将其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并非因为市场原因折戟,很多都是迫不得已,但舆论毫不留情。
新东方曾经是中国教培领域的一面大旗,其发家史还被拍成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不知道是不是教师出身的原因,俞敏洪喜欢别人叫他俞老师或者俞校长,不喜欢叫他俞总。据说俞敏洪一开始并不想让新东方上市,因为他一直觉得资本急功近利,而文化教育以稳重求胜。但随着新东方版图的不断扩充,需要资本助力,这个时候俞敏洪已经身不由己。上市以后的新东方在资本的助力下确实取得了快速发展,因为资本需要上市公司每年20-30%的发展速度,所以新东方就必须“奔跑”,必须做涉及K12的教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资本的需求。事实也果真如此,截止2020财年,新东方的净收入达到3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1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3.6%,截至2020年5月31日,新东方的学校和学习中心总数达1465家,同比净增211家。
格力则是另一个典型,在所有知名家电企业中,格力似乎是最专注的一家,一心一意想把空调做到全球第一,最多也就是董明珠自己代言的冰箱等等,也算是制冷家电的延续。但是,这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多元化力度不足,以至于到现在空调因为房地产调控的影响而遭遇天花板时,格力一时没有了“抓拿”,被市场诟病没有进取心。
(紧转5版)
新闻推荐
■征战龙虎榜■本报记者林珂两市17日低开高走,龙虎榜中,虽然机构买入力度有所加大,但整体来看分歧仍在持续加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