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股市> 正文

新股破发成常态,怎么办?

金融投资报 2021-10-14 09:29 大字

■ 刘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最近不少新股在短短数个交易日就濒临发行价,有的已毫不客气地破发,这是比较罕见的。

以9月份上市的公司为例。星华反光已经破发,其发行价为每股61.46元,本周三收盘价为58.79元。濒临破发的新股则包括多瑞医药(发行价27.27元,本周三收盘价36.07元)、开勒股份(发行价27.55元,本周三收盘价33.77元)、上海港湾(发行价13.87元,本周三收盘价16.06元)、显盈科技(发行价47.58元,本周三收盘价50.88元)、本立科技(发行价42.5元,本周三收盘价51.58元)、上海谊众(发行价38.1元,本周三收盘价44.27元)等。如果把时间回溯到8月,则还有中旗新材、信濠光电、正和生态等濒临破发,而中国电信、山水比德等已经破发。显然,这两个月中,新股的投资者不仅没有收获“大肉签”,很可能还要亏钱。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现实。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新股上市就面临破发的境地?是发行价格高了还是二级市场环境变了?抑或其它原因?

其实,这些原因都有。首先,注册制改革有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取消了平均市盈率发行价这个红线,因此,很多IPO企业的发行价格都是随行就市。虽然说是随行就市,其实几乎都是高溢价发行。比如刚上市就破发的星华反光,发行市盈率高达42倍,而行业市盈率也不过48倍左右,其三季报预告增长在15%左右,这样一家处于行业属性并不亮眼的企业破发也属正常。主营一般化学药品的多瑞医药也是如此。该公司发行市盈率达37.53倍,行业平均市盈率38倍,其三季报预告业绩还将下降20%左右,不破发怎么服众?

所以说,注册制改革对于发行价格的放开是把双刃剑,保荐链条只看到了“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市场感受,一味地让发行价格“顶格”,忽视行业基本面和企业基本面的客观影响,从而导致企业上市后“出洋相”。因此,这些行业属性一般的企业高价发行上市破发,会倒逼IPO发行链条重新为企业合理定价。当然,要让它们重新合理定价,必须有相应的惩戒,因为发行价格是整个保荐链条决定的,主承销商应该承担破发责任,融了资的上市公司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这样既对二级市场公允,也能约束保荐链条的定价欲望。

怎么惩戒约束?首先,让主承销商以在一定时期内,以高于发行价的价格真金白银在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也要一起买。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这样做了,但只是上市公司自己在买,为IPO定价的保荐机构还在作壁上观。而且,这样的买入应该是不限额的,既然你觉得发行价都该这么高,那上市以后的价格应该更高才合理。

其次,让保荐机构有先付赔偿原始投资者的规定,即以原始股价格中签的投资者,在一定时间以内如果破发了,可以将原始股按发行价卖给保荐机构。因为既然你觉得这个价格合理但市场不认账,那你自己买回去。很多人也许觉得这不科学,毕竟打新股是自愿的,但新股的价格中小散户是没办法决定的,如果中小散户可以自己决定打新的价格又中签,那就应该自负盈亏;但如果没有决定权的发行价在先,那保荐机构就必须承担“看门人”的责任。

第三,还应对一上市业绩就下降就变脸的上市公司及整个保荐链条有相关的惩戒规定。上市前业绩千好万好,持续高增长,一上市业绩就下滑,这里面没有猫腻?如果遇到这样的企业,投资者可以集体诉讼,让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自证清白,证明不了的,或者理由不充分的,一律当“造假上市”处理,股东不能解禁流通,并加倍赔偿二级市场投资者。

新闻推荐

白杰品股修复

白杰品股问:周三沪指低开,盘中探底回升,收盘上涨,你怎么看?答:市场周三集体收涨,创业板指表现最好,收涨2.29%。盘面上,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