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造假?回购!闪崩?回购!利空?回购!匆忙出手反而加深投资者疑虑“堵枪口式回购”堵得住连绵下跌吗?
用于上市公司维护价值的回购,有被个别公司带偏的迹象。近日,多个“应急式”回购方案出炉,相关上市公司或因卷入“造假疑云”,或短期股价出现闪崩,或公司被曝出某些利空,解决方案都是快速推出回购方案进行“对冲”。
“应急式”回购频频
“以高额回购回击对我们所谓造假的质疑,让投资者安心、放心。”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今年1月5日在机构交流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虽然效果不佳,但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公司该次回购已快速完成。
据南极电商1月27日所发公告,截至1月25日,公司累计回购公司股份7249.24万股,支付总金额为69985.21万元。
回查公告,1月6日,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拟回购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的公司股票;1月7日,公司首次实施回购;至1月25日,7亿元“子弹”已全部打光。历时仅13个交易日,足见其动作之快。或是由于该次回购并未能有效阻止股价下跌,南极电商1月27日晚又宣布新一轮方案,拟使用3亿元至5亿元资金回购股票。
同样出手迅速的还有北京某公司。在股价莫名闪崩后,该公司很快就推出回购方案,当天便大举进场操作。该公司此前明确的回购总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而公司在回购首日便买了1.57亿元,达到了回购资金的下限,足见护盘之急迫。由于急于通过回购方式“撬开”跌停板,该公司还“忙中出错”,首次回购股份数量超过了首次回购股份事实发生之日前5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成交量之和的25%,为此公司还不得不公开致歉。
同样遭遇股价闪崩的美好置业于1月23日抛出了回购利好,是否实施尚未可知,但已止住了股价连续跌停的局面。
类似案例还有宋都股份,公司选择了利用回购利好来对冲“利空”。1月23日,公司披露实控人、董事长俞建午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同日,公司宣布拟动用不低于1.3亿元资金实施股份回购。
“速效药”难以救急
不难发现,相关公司已将回购当成快速稳住股价的“速效药”。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匆忙“上阵”的结果往往是出手即被套。
如南极电商,在“造假疑云”的笼罩下,公司前一轮回购砸出了7亿元“真金白银”,也未改变股价跌势。据披露,南极电商前一轮回购的最高成交价为10.62元,最低成交价为8.93元,整体回购均价约为9.654元。而在完成前一轮回购后,公司1月26日股价已跌至8.66元。回购完成后,南极电商股价于1月27日涨停,但股价(9.53元)仍低于公司前一轮回购平均成本。
蹊跷的是,在公司股价涨停后,南极电商于1月27日晚发布了拟进行新一轮回购的消息,这是否意味着有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知晓买入,进而引发股价涨停?在1月5日宣布前一轮回购时,公司董事长张玉祥便在公告尚未披露的前提下,提前向参加电话会议的机构透露了公司的回购举措。
由于前一轮回购并未能止住跌势,记者在南极电商股吧里看到,在公司宣布新一轮回购后,一些投资者反而担忧股价会否重回跌势。
“尽管造假传闻不知真假,但前期7亿元资金砸进去还未能止住跌势,说明一定有不看好后市的持股大户在卖。”有私募人士对此称。
记者注意到,南极电商1月27日股价涨停背后,机构席位逢高减持的意愿依然强烈,卖出前五名共出现了三个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金额达到6219万元。
“尽管南极电商一再表示要通过回购回击市场不实传言,但客观现实是,公司高管此前曾大举减持,如今机构也在逢高减持,如果真要表达诚意,为什么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不能掏出真金白银来大笔增持,反而用全体股东的钱(回购)去堵枪口呢?”前述私募人士称。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1月28日晚间,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夏幸福600340.SH)公告,拟筹划以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购买朗森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