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30年 栉风沐雨 迎来新机
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全国性资本市场正式形成,这通常被认为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起点。5轮牛市、133家券商、4100家公司、1.6亿投资者、82万亿市值……1990年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风雨兼程走过30年。
回顾这30年,首先,这是高速增长的30年,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家用了3年的时间,随后突破1000家仅用了不到7年时间。其次,这是对外开放的30年,1992年B股市场建立,中国资本市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2001年加入WTO,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浪潮;2014年、2016年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对外开放的步伐有条不紊。然后,这是不断成长的30年,从主板到中小企业板块、创业板,再到科创板,每一个新板块背后都承载了我国不同阶段经济转型的需要。
上市数量稳增长。谈资本市场,离不开上市公司,二者是鱼与水的关系。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6日,两市上市公司家数已经达到4100家。从30年来的发展轨迹看,上市公司数量稳步上升,从1990年的“老八股”,到1996年首次突破500家,2000年总数突破千家,历时十年。2004年至今,随着保荐制的全面实施,上市公司总数于2010年突破2000家,历时十年;于2016年突破3000家,历时六年。上市公司数量的稳定增长,直接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繁荣,只有在保证量变的基础上,才有机会谈质变。2019年科创板开市,成为注册制试点;2020年6月,创业板注册制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在量上将进一步放开,并且终于迎来谈论质变的时机。
总市值跌宕中见增长。相比于上市公司的总数量,上市公司总市值的变化则经历了一些波折。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于1997年首次突破1万亿,2007年的“大牛市”将总市值推高至32.74万亿,环比增长267%,历史上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不过,随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大幅缩水至12.14万亿,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30年以来总市值缩水最为严重的一次,直到2014年,上市公司总市值才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于2015年另一场“大牛市”中站上53.2万亿的高位,在此后数年总市值基本保持在50万亿以上。今年受注册制的影响,沪深二市的总市值跃上82.69万亿的高位。
民营企业不断壮大。我国资本市场曾长期服务于国企融资、改革、转型的需求,先后助力1997年国企股份制改革、2005年股份分置改革及2014年以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览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融资构成,2004年以前,国有企业融资占比均在50%以上,2006年之后,国有企业融资占比一路走低,从之前的50%降至10%左右。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崛起,占比最高达80%左右。国企、民企的发展如同两条此起彼伏、互相交织的曲线,一方面,国企的融资需求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增长进入到新旧动能转换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寻求巨大的资金支持。
站在2020年的时间点上,回望已经“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更深远地来看,我们其实是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点,一窥中国经济发展的庞大画卷。
过往这30年,是中国经济成长与变迁的30年。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取得数量增长之后,开始谋求质量提升;国企逐渐让位于民营企业,不断激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活力;区域经济发生巨大变迁,东三省经历了缓慢“衰退”,长三角和珠三角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过往这30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科技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30年。我国拥有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储备了大量上市后备军,已是妥妥的制造大国;然而距离科技强国仍有不小一段距离,科创板的设置加速了这场以科技为核心抓手的大国崛起突围赛,资本市场一如既往地为中国经济转型服务。■ 证券时报
新闻推荐
证券时报·e公司12月15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社会信用立法专题研讨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近年来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