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按下“暂停键”,后来 IPO 企业有何警示
■ 刘柯
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很多人担心会有很多公司蜂拥上市。从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IPO的实际情况看,也确实如此,每周几批公司注册IPO,其中还不乏蚂蚁集团这样的巨无霸。要知道,单单蚂蚁一家的体量就相当于几百家科创板公司。
争先恐后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头啖汤”的味道最好。注册制改革对于A股来说是新鲜事物,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乘着改革东风而来的公司凭着“市场化”和“创新”的加持高估值发行。此前无论是主板还是中小创公司IPO,都还有一个23倍市盈率的红线,但注册制以后没有了,30到50倍发行都是给市场让利了的,50到60倍发行是正常现象。由于大家都想着注册制改革有红利,二级市场也不问青红皂白地乱炒一气,因为前五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这样一来,怎么不让排队的企业争先恐后?
但是,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因为蚂蚁跑得太快跌了一跤而暂告一段落。蚂蚁集团本质上是一家金融企业,但发行市盈率可以高达百倍以上,还一路绿灯“抢跑”IPO,自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这样一家巨无霸被按下“暂停键”之后,相信后来者要认真思考自己的IPO之路了。蚂蚁集团无论是市场影响还是体量来说都是举足轻重,而且都已经发行了,但也可能在上市前夜被叫停。只要有问题,就必须查,这样一种严格的监管足以让后来者深思: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打着“市场化”、“创新”的旗号高溢价发行,自己有没有问题?相信很多公司现在是忐忑的,是七上八下的。
监管方面似乎也看到了注册制改革实施以后新股发行的速度有失控的迹象。自9月以后,每周下发的批文数量已经缩量到个位数,而在此之前每周都是10多家获得批文以及同意注册,10月31日至11月3日证监会下发的批文数量更是只有2家。大家都知道,A股的注册制还在试点中摸索前行,监管还是在利用无形之手调控市场,这也是注册制改革之初应有的调控,就像孩子还小,不可能放任。
此外,管理层还加大了另一个角度的市场调控,那就是加速退市制度改革的推进。在“十四五”规划有关资本市场的表述中,提出要“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请注意这个表述,“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是放在前面的,只有这个前置条件成熟了,才可能高质量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才可能让资本市场更好地良性循环,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从总体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七上八下”,虽不至于数量上一定吻合,但有进有出才能体现优质优价,这也可以反过来约束准备IPO的公司:来得虽然容易,谨防吃鱼吐刺。
新闻推荐
统计发现,自9月4日后,证监会每周下发的批文数量均为个位数。10月31日至11月5日区间,证监会下发的批文数量更是只有2家。而在...